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 乌鲁木齐步入跨越发展快车道

20.11.2014  10:31

        11月18日,技术人员在三一西北重工产业园装配线检测记录下线的工程车辆。2011年4月20日,投资50亿元的三一西北重工产业园奠基,19个月后,14万平方米的园区一期工程建成,2013年1月开始正式投产运行。截至目前,已完成销售额近12亿元,其中出口额突破6000万元。

        新疆日报讯(记者袁蕾 崔志坚摄影报道)当上海大众的新款桑塔纳轿车已经驶向新疆普通家庭之时,美国乔治·海因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飞机正在加紧工期;与此同时,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主体,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也正在慢慢崛起……这标志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正稳步向前迈进。

        翻开乌鲁木齐经济建设“答卷”,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

        2010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统筹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做强做大三个开发区和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09年翻一番,2013年与2010年相比又实现了三年翻一番。

        打造新疆引领之地首善之城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宛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让乌鲁木齐驾着前进的战车一路披荆斩棘。

        2013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26.5%和26.1%。尤其是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11346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规划了十个全国性的区域性城市群,新疆的“乌昌石”(即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城市群位列其中。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些都为乌鲁木齐打造新疆引领之地、首善之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王瑛说。

        当前,乌鲁木齐市正按照中央和新疆党委的部署要求,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四大环境”,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医疗服务等“五大中心”,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努力把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西南亚、辐射亚欧的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城市。

        2014年以来,在新疆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中央和新疆关于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着力抓好新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的一系列政策落实。1—9月,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兴则城市兴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乌鲁木齐市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目标,提出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六大产业基地”除城南经贸合作基地正在规划审批外,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区(新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南山旅游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落地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200多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500多亿元。到2013年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占到全市的50%左右,为乌鲁木齐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特别是经开区(头屯河)、高新区(新市区),过去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十几亿元,2013年则分别达到65亿元和70亿元,2014年可能过百亿,翻了几番!”新疆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说。

        依托这些产业基地,乌鲁木齐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上海大众、三一重工、陕西重卡、中国重汽、内蒙古伊泰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成为新疆首个千亿元园区。

        产业兴则城市兴。“六大产业基地”有力支撑了乌鲁木齐经济的科学跨越,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乌鲁木齐市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1.46:41.28:57.26,调整为2013年的1.1:38.8:60.1,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60%,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发挥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先导作用

        2014年,作为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地标性城市综合体,占地260多亩的世界级综合体宝能城的兴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高铁的开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快速发展,都使乌鲁木齐的区域‘热度’极高。”和宝能集团北方区营销总监柳茂荫的想法一样,许多大企业看好乌鲁木齐的发展潜力与未来。

        事实上,不只是高铁片区,乌鲁木齐市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以会展片区、高铁片区、白鸟湖新区等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七大组团”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目前,城市“七大组团”框架初步形成,为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拓展了空间。

        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吸引国内外众多财富目光聚集于此。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273项,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9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亿多美元,入驻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24家、中国500强及知名企业114家。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极大提升了乌鲁木齐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在2014年的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乌鲁木齐交易团签约项目96个,签约金额达1808亿元,较上届增长20%。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近年来,乌鲁木齐市财政每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都占到财政支出的70%以上,建成了一批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6666元增加到2013年的12065元,增长81%。2013年还专门出台相关意见,投入20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力争彻底改变农牧区面貌,确保2015年城乡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乌鲁木齐市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规划建设,成功举办两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搭建了沿线城市互利合作的平台,发挥了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的先导作用。

        四年多来,乌鲁木齐市抓住机遇,开启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征程,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一座座日新月异的建筑、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无不彰显着乌鲁木齐长足的进步和骄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