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家园】乌鲁木齐:童年的记忆满大街滑爬犁

05.08.2015  13:21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石丰森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自制的爬犁在冰面或雪地上滑行。自制爬犁滑雪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爬犁有大有小制作简单

    “我从6岁一直玩到13岁。”家住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的王四福,今年48岁,提起爬犁,他感慨地说,由于过去娱乐项目少,小时候冬天玩的最多的娱乐项目就是用爬犁滑雪。

    “我是在军工厂院子长大的,制作爬犁相对方便些。”王四福介绍说,他们制作的爬犁呈四方形,长宽约60-70厘米,上面可以坐两三个人。

    他说,制作爬犁时需要木板、直径约10厘米的木头及4个蚂蟥钉(注:蚂蟥钉,指有两条腿的钉子,一般呈“ㄇ”形,用于盖房子连接房梁木头用)。

    王四福说,制作时先要将蚂蟥钉打成弧形,两端打尖钉在木头中,由于一个蚂蟥钉的长度只有十几厘米,一般一根木头上要钉上两根蚂蟥钉。“将蚂蟥钉钉在木头上后,再将木板钉在木头上即可,一般爬犁做好后都要在上面拴上一根绳子。

    今年75岁的刘桂兰,家住乌鲁木齐市红山路,在她记忆中,爬犁有大有小,大的长宽约2米左右,一般要靠马、驴等牲畜来拉,是专门拉货用的,小的长宽几十厘米,一般是自家用的。

    “制作爬犁的材料也不一样,一般的就是木头和木板,好的会用铁皮包起来或用全钢筋焊接。”刘桂兰说。

    爬犁滑雪天黑了都不想回家

    “坐爬犁往下快速滑时,那个舒服劲儿别提了。”回.中外媒体“60周年·走进新疆”采访团来到巴州想起小时候滑雪的经历,董国庆仿佛回到了当年。

    董国庆今年61岁,居住在乌鲁木齐南门国际城。他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乌鲁木齐满大街都是滑爬犁的。

    “当时的冬天感觉比现在冬天冷,雪细细的。”董国庆说,滑爬犁时,孩子们都裹得严严实实,棉衣棉裤、棉帽子,有的还会穿皮衣、皮靴,看上去都胖胖的。“由于裹得比较严实,摔倒也不会疼”。

    王四福说,那时放学后他们就会到街上去滑爬犁,有时天黑了也不想回家。

    “滑爬犁时一般是两三个人一组,在平地上滑时一般是轮换着拉,但我们最喜欢的是到有坡度的地方。”王四福介绍,从坡上往下滑时,一般需要先推行爬犁一段距离,等速度起来了再坐上爬犁,顺着惯性可以滑行好远好远。

    王四福说,由于经常滑,爬犁底下的木头和蚂蟥钉都会被磨得锃亮锃亮的。

    爬犁还是日常运输工具

    刘桂兰说,过去爬犁对孩子来说主要是滑雪用的玩具,而对于大人来说则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上世纪70年代以前,自行车都特别少,更不要说汽车了,冬天居民买油、米、面等食品或单位发福利时,都会用爬犁来拉”。

    刘桂兰回忆,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下雪后,爬犁还是清雪的重要工具,将积雪装入竹筐,再用爬犁运到河坝等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路上的车辆增加,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爬犁滑雪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