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如何传承城市的味道

30.10.2014  16:33

魏家羊羔肉招牌--招牌羊羔肉。

    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春华摄影报道)祁凤鸣的油塔子、何才的滚煎牛奶、胖三娃的腊羊肉、百花村麻酱凉面……一个人的味觉所能承载的情感和记忆,远比想象的更久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历史上,老字号不仅是人与城之间如离人与故土之间那种根深蒂固的维系,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时光荏苒,有的名字被遗忘,但还有一些名字在霓虹闪烁中散发着古老的韵味与魅力,成为这个现代化的都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永远无法割舍的味道与情怀。

1959年4月20日,百花村开业。

      味觉记忆:

    经久不衰抑或戛然而止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那么乌鲁木齐的二维码“”出的不仅仅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迷人风光,还应该有一个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经久不衰的名店、名号。它们浮沉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仅见证了乌鲁木齐的商业发展,还以其独具一格的色、香、味,穿梭在几代人的生活中,成为他们无法忘记的味觉记忆。

    今年10月,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粮食局)评选出12家餐饮老字号,益天洋商务酒店、吾吾子羊羔肉、百花村餐饮、霍德烤鸭店等位列其中。在报纸上看到新疆百花村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家住天山区的王庆祥一下子激动起来。“那时候的百花村,就像一个个不同村组成的大花园,餐厅里有质小格档,八大菜系有不同的位置,坐在四川菜的格档里,你也可以点淮扬菜,头戴白帽、肩搭白巾的跑堂喊起号来那叫一个敞亮!”53岁的王庆祥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他童年关于美食的难忘记忆,基本上和百花村有关。

    小时候,每半个月,父亲总会带着他去趟百花村,过油肉、抓饭、四川担担面、湖北豆皮……琳琅满目的菜品中,王庆祥的父亲钟爱手抓肉,而他自己最喜欢的是百花村的招牌:麻酱凉面。

    “三毛五一碗,面条劲道爽滑、蔬菜脆嫩,最让人叫绝的是浇上加蒜泥汁拌匀的芝麻酱,把每一根面条都裹得严严实实,吃到嘴里那个滋味啊,真香!”王庆祥一边回忆着,一边不由自主地咂巴着嘴。

    1958年,兵团商业处立项新建的“国营百花村联合食堂”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个独立建设的大型正规饮食业场所,为“百花村”品牌的诞生与成长奠定了基础。1959年4月20日,百花村开业。55年后的今天,百花村已发展为快餐连锁公司,但百花村凉面依旧是它响亮的招牌,王庆祥也依旧是它忠实的粉丝。

    “现在我还经常去百花村吃麻酱凉面,儿时吃面的那种滋味怎么也忘不掉。小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山’,现在父亲过世了,我成了家里的‘山’,也体会到了当父亲的不易……”王庆祥的眼神投向了远方。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王庆祥一般,能够在一家老字号里追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有的名字消失了,但那仿佛从来不曾消失的味道,却能在人们的回忆里成为一个饱蘸怀念与惋惜的感叹号。

    鸿春园,在老乌鲁木齐人心里,是一个熟悉却又稍显沉重的名字。

    “想吃鸿春园的包子,就得趁早去排队,我就成了一家人的代表,小孩子嘛,一想到有热腾腾的包子吃,什么都愿意。”赵连成对于鸿春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排队买包子。“鸿春园的包子刚出笼时热气腾腾,一掰开都往外冒油水,包子皮的内瓤变成了深褐色,滋味儿都透进去了,有几次着急吃还差点烫着嘴呢!”赵连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连锅汤、木须肉、松鼠鱼……数不胜数的招牌菜,让鸿春园成为乌鲁木齐餐饮业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然而,2003年,鸿春园的发展轨迹戛然而止,人们有关鸿春园的记忆也无奈地画上了句号……

《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情况的专访
   编者按:为了遏制和消除宗教极端化,文化网
测试显示文章
测试显示文章测试显示文章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