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兵团城郊经济转型的头屯河农场实践

31.07.2015  18:31
  用3年时间完成5678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全场98.4%的职工搬到道路宽敞、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区生活;

  2011年以来,生产总值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三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8∶21∶51发展到2014年的23∶3∶74;……

  近年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环境面貌、经济结构、管理形态等都发生重大变革。这是该场面对新情况、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主动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凸显的新变化。

  头屯河农场处于乌鲁木齐西郊。过去,该场经济社会发展年年有进步,面貌年年有变化,但总体上与乌鲁木齐及周边衔接不够紧密。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头屯河农场如何主动适应和融入乌鲁木齐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转型?毋庸置疑,适应和融入得好、转型得快、衔接得准,对头屯河农场决策层领导力、思路和解难能力等都是一次检验,而且对该场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实践证明,头屯河农场决策层经受住了这样的检验。

  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转型,打造精品舒适环境。头屯河农场有1.1万多人、4.3万亩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过去,该场职工群众分散居住在13个居民区。供水、出行道路虽基本解决,但集中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职工群众需求。

  近年,头屯河农场决策层将提高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推进职工群众生活方式转型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十二师推进三坪新区建设,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提高魏户滩镇各项建设和管理水平,把原有的6个连队整合为3个。同时,兵团、师、农场投入22.3亿元,建设了5678套保障性住房,让2000多户职工整体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更为可喜的是,整体搬迁后,该场还减少居民区占用土地3200多亩,为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腾出了空间。

  以旅游农业促转型,打造都市农业。7月26日,家住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女士,带着女儿来到头屯河农场“开心农场”采摘蔬菜。原女士说:“这里的蔬菜绿色无公害,自己采摘,既参加了劳动,又采购了放心菜。”据了解,头屯河农场“开心农场”有100多个蔬菜品种。通过举办桃花节、薰衣草节等聚集人气,仅去年就有15万余人次到头屯河农场休闲旅游。

  “开心农场”实际上就是休闲旅游农业的综合体,价值在于综合,通过“开心农场”,让农业变得有观光和深度消费价值,让原本普通的农田变成都市人向往的旅游、休闲、采摘和青少年实践基地,让大片农田和农产品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值。

  以科技创新促转型,打造高效农业。头屯河农场将3万多亩耕地打造成为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四大基地,同时,将现代科技注入生产与管理中,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城郊农业成为设施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头屯河”牌果品不仅畅销乌鲁木齐,还远销内地。

  以服务周边促转型,打造特色第三产业。紧紧抓住地处乌鲁木齐城郊和邻近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等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第三产业,是头屯河农场转型发展的又一目标。该场重点抓住了依托八钢配套建设钢材交易中心、八钢生产生活配套的职工住房及参股师属大企业大集团经营石材城、宝新物流园等重大服务性项目,去年,服务业占全场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兵团170多个农牧团场资源禀赋、所处区位、地理气候等迥然不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调整变革,形势逼人。当前正是适应新常态、推进改革发展或经济转型的攻坚期,改革步伐慢了、转型路子偏了,其结果可能是被动和落后,乃至被市场淘汰。发展也好,转型也罢,一套模式或一个思路,显然可能脱离实际,走弯路,甚至南辕北辙。面对新常态,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加速推进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和提质增效。

  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实际才是根本。近年,头屯河农场实行“五个结合”,即经济转型与调整管理方式相结合、经济转型与转变维稳戍边形式相结合、经济转型与兵地融合开拓市场相结合、经济转型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结合、经济转型与科技成果应用相结合。这正是头屯河农场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