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政府体贴关怀如沐春风 流动人口身在异乡似家乡

24.11.2014  11:54
首府新变化  

11月19日,新雅社区工作人员克热木江·若苏力通过手机扫描房屋“二维码”,了解流动人口信息。

        天山网讯(记者庞雪芳摄影报道)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在这里安家、打拼、建设,他们是生活在首府的异乡人。他们渴望一个舒适温暖的家,一份安稳的工作,看着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能给他们带来踏实的归属感。

        随着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外来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给乌鲁木齐带来了活力和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管理和稳定方面的管理难题。如何加强社区服务管理,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单位式的服务,一直是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努力的目标。

        2010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单位化”管理,找到了首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破解之道,让首府找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社区民生服务管理的契合点。

        在全市社区“单位化”管理中,社区根据自己特点创新了多种服务形式,实现了封闭式管理、民生工作加强了、民警在社区办公等多项措施的实施,让社区“单位化”管理初见成效,社区治安好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居民们对社区更加满意了。一项项针对流动人口的好政策,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心、关怀,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身在异乡似家乡”的感觉。

流动人口领取居住证。(资料图)

        “”变“” 异乡人在这里有了归属感

        2011年12月20日,肉孜会一直记得那一天,因为那天在黑甲山片区管委会,来自和田的肉孜将暂住证换成一张居住证。

        “”换“”,居住证取代使用了26年之久的暂住证。两证一字之差,但让肉孜这个来首府多年的异乡人,又一次找到了归属感。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如何更加方便地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摆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问答题。2011年年底,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发放仪式在黑甲山管委会举行,这标志着首府流动人口“”(住证)改“”(住证)工作正式启动。

        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全面取代暂住证制度,同时试点一证通制度,将各部门多种证件整合为“一证”,逐步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均等化政策待遇。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就业服务、接受义务教育、报考驾照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

        作为首批领到居住证的人员,肉孜有了新的身份证明,他不仅能享受跟乌市市民一样的相关服务,还能享受首府关于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待遇和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

        2010年开始,在首府推广的社区“单位化”管理,找到了首府社区管理难题的破解之道,让数十万像肉孜一样的异乡人在首府社区找到了家,找到了管事的“单位”。一系列民生工作,带来的是社区治安发案率大幅度降低,环境卫生改观,居民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流动人口的“大事小事,烦事喜事找社区”的意识和归属感大大增强。

        社区“单位化”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检查社区“单位化”管理时强调,社区“单位化”管理模式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真正做到管用、管住、管好,全面落实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居民两大职能。

  11月19日,新雅社区工作人员克热木江·若苏力通过手机扫描房屋“二维码”,了解流动人口信息。

        以网格化推动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

        11月19日,一大早,克热木江·若苏力向往常一样拿着二维码手机,来到小区居民莫沙·吾甫尔的家,进行入户走访。

        见克热木江·若苏力来了,房主与他简单寒暄了两句后立即将他迎进门,将门迅速关上。克热木江·若苏力则对着门后贴着的“沙依巴克区出租房屋便民服务信息采集卡”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后手机屏幕上则显示了该房屋一家四口人的全部信息。

        克热木江·若苏力手头有惠民小区18号楼一整栋楼36户居民的住户信息,而像这样的入户走访工作,他每天都要做。

        “手机扫一扫,住户信息全掌握。”克热木江·若苏力说。

        入户登记信息是社区的基本工作之一,与以前不同,现在社区干部入户不再拿着厚厚的登记簿登记住户信息,这都得益于一个小小的二维码。

        早在2011年,沙区就在辖区的重点社区内推行二维码流动人口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该系统从登记、查验等重要环节入手,将出租人和承租人信息录入到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制作成包含社区、包户干部电话等信息的“二维码”卡片,张贴在每户出租房屋门上,社区包户干部入户时,即可快速提取实时信息,与现住流动人口进行比对,针对人员变动情况,可立即变更相关信息并同步上传到后台服务器。

        克热木江·若苏力所在的新雅社区属于沙区雅山片区管委会,新雅社区党支部书记阿布都热西提·阿布来提介绍,新雅社区于2012年成立,辖区内总共有15栋楼应入住1050户,已入住693户,汉族总户数421户,少数民族总户数272户,流动人口总户数465户,1560人,占总户数的67.1%。

        新雅社区属于小区型社区,主要特点是“三新”、“三多”、“三复杂”。即新社区、新居民、新班子,流动人口多、出租房房屋多、无业人员多,人员层次复杂、地理环境复杂、居住状况复杂。

        “由于二维码手机数量有限,为了及时掌握辖区流动人口信息,我们将白天上班人员分成两组,对于白天在家的住户进行二维码扫描,同时将没人的房屋进行登记,由夜班值班进行总汇,夜间值班人员再对房屋进行清查,扫描二维码,对人员进行补漏。”阿布都热西提·阿布来提说,针对辖区流动人口管理,主要是通过二维码平台对辖区所有流动人员进行管理。

        阿布都热西提·阿布来提说,辖区内所有流动人口办理便民联系卡,针对出租屋较多的情况,工作人员对出租屋进行一户一档管理,两周一次对人员进行汇总。对于新入住的居民,必须有人做担保,房东配合社区签署各项协议,并要求一本本市常住户做担保,所有手续齐全后才可入住。

        现在,“二维码”扫描住户信息在乌鲁木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以网格化推动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在为街道和社区快速采集、核对、更新流动人口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能分析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异乡人的新生活:这里就是家

        11月20日一大早,45岁的罗永娟就和朋友相约一起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血糖。一年来,家住长青二队的罗永娟每周都会去一次社区诊所,做简单的健康检查。

        罗永娟是四川成都人,五年前跟随丈夫来到乌鲁木齐打工。虽然才在乌鲁木齐生活了五年,但是在罗永娟心里,她早就把自己当成新疆人了,把乌鲁木齐当成自己的家了。

        “这里就是我的家,现在便民蔬菜店搬到了家门口,社区还能进行免费健康检查,逢年过节的活动更是少不了,可热闹了。社区还会经常举办一些招聘会、培训班,帮助像我们这样的流动人口。”罗永娟说,五年时间,乌鲁木齐的路更宽了,天更蓝了,最重要的是社区的服务更贴心了。

        当罗永娟感慨着乌鲁木齐这些年的变化的时候,在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管委会大湾北路西社区,喀什籍务工人员利比努尔·卡山打开自家的电视,把30个频道挨个看一遍,最终选定一档新闻节目,边看边忙活手中的刺绣,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自从今年4月中旬,天山区与自治区广电局实施“流动人口免费看电视节目”工程启动后,利比努尔·卡山租住的房屋装上了免费电视机顶盒,她觉得“生活有意思了”。

        和她一样,在赛马场、黑甲山、二道桥、大湾等流动人口较多的10个片区,有1.7万余户出租户安装了机顶盒,看上了免费的电视节目。

        作为“流动人口免费看电视节目”试点社区,目前全社区797间出租房屋全部免费安装了机顶盒,每户可免费看30个频道,其中少数民族语言频道7个。

        “有了电视,知道了不少国家大事,也了解了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利比努尔·卡山说,房子热闹了,心情也好多了。

        接下来,天山区将实施二期工程,预计将为2.5万余户需要安装机顶盒的出租房屋免费安装,约占到全区出租房屋的一半。届时,全区流动人口均可免费看上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