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都市娃满口"时髦词" 家长老师"伤不起"

16.10.2014  18:36

    

课间,一学生在翻看手机。(资料图)

    天山网讯(记者李俊摄影报道)“有木有”、“肿么了”、“你OUT了”、“坑爹啊”……提到这些词,乌鲁木齐市民时女士一肚子的火,才上三年级的8岁儿子嘴巴里时常冒出这些网络词语。时女士和几位家长交流后才得知,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了孩子们沟通的时髦方式。对于这种现象,多数家长和老师显得很忧虑。

    学生:网络语言很幽默

    记者在乌鲁木齐第一小学了解到,这些让家长和老师“伤不起”的网络用语,在小学生和中学生中很受欢迎。第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张家棋说,用网络用语和同学沟通时会显得亲切、幽默,大家发现一个新的网络用语之后都会用,但是一般老师和家长都不让说,自己也是私下跟同学在一起时偶尔说说。

    “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不懂网络用语,那就落伍了。”正在读初二的欧阳菲菲说。

    今年上五年级的10岁江多斯则认为,网络语言虽然幽默、流行,但是使用起来不规范,字典上也查不到,所以一般自己不会说这些话,更不会将这些词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家长:这孩子说的什么话,“火星来的?

    家住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的张先生介绍,他儿子刚上初一,之前偶尔听到儿子说一些网络语言,比如“你OUT了”、“”、“肿么了”等,还觉得没关系,有时还觉得好玩。但上周末儿子过生日,几个同学集会时,他发现,这些小孩聚在一起,“你从火星来的啊?”(形容人智商有问题)、“我勒个去”等网络词语都从他们嘴里很自然地就蹦出来了,这些词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刘先生的儿子认为这很正常。

    张先生问儿子为什么要用这些词,儿子说大家都在用,他告诉儿子说这些是脏话不能说,儿子辩解说这只是口头禅并不是骂人。

    家住春光花园的刘先生,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和女儿交流时,女儿会时不时会冒出“”、“有木有”、“你造吗?”这样的词语。听到女儿说这些话,刘先生有些担心。这些词语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女儿却认为周围的同学都在用这种方式打招呼,自己不说就“OUT”的节奏。

    “什么‘坑爹’啊,现在的孩子都中网络病毒太深,只是认为好玩,把它们当成口头禅,哪天要是跟我在对话时,跟我来句‘你妹’,那我估计会吐血。”市民王英说。她很担心孩子说这些语言说成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行上的塑造。

    老师:学习、写作文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我专门要求过学生,在作文中不准出现网络词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杨老师说。以前在一篇800字的作文中,总会有学生冷不丁地冒出两三个网络词语,虽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她认为写作文和日常交流是两回事,写作文一定要严谨,要使用规范的用语。

    在乌鲁木齐二十三中教学的冯老师说,很多网络语言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诙谐幽默的,但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是不利用他们成长的,小学和中学是一个人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段,“这时的孩子你教啥他学啥,特别是小学生,对于网络用语根本没有直接的认知,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规范学习语言文字,尽量避免孩子使用网络语言。

    据了解,目前的中、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老师们认为学生在学习、写作文、考试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专家:不提倡 老师、家长加强引导

    “现在出现的很多网络语言有很多是不利于现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孩子们接触到网络语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上网聊天,一是模仿大人,为了让孩子们少接触这些语言,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而大人也必须少用网络语言。”在乌市某大学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闫老师说。

    对于网络语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现象,儿童医院的心理咨询师朱医师认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有的网络语言显得格调不高。但是有的语言也体现了孩子的幽默智慧,有利于增强孩子间的人际交往,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既要尊重和了解孩子的个性及叛逆心态,也应该加强引导,促使他们使用规范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