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促进就业是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15.12.2014  04:24

   今年初,自治区安排8.8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南疆三地州“短平快”项目,重点扶持纺织服装、特色民族手工艺品、食品加工、维吾尔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在南疆三地州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发展热潮,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明显的就业拉动效果,令人振奋。

        可以说,自治区推进“短平快”项目发展,不仅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用工业发展的思路解决南疆农业和农村的焦点问题,扩大和促进就业,推进南疆地区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是维护社会稳定这个政治层面的。在当前新疆特殊的时期,增进就业的主要目的包含着政治上的考量,使农民(或无业人员)转变成一个手工业者或转变成一个产业工人,使其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理念,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都能从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体现出来。

        就新疆整体的产业特点而言,由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南疆三地州“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方面要从增加就业的硬件上下功夫,要将“离土离乡”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种方式相结合,各有侧重,共同发挥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就近就地”就业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拉动当地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将目光投向自己家乡及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来选择就业。

        另一方面要从观念转变的软件上下功夫,要引导南疆三地州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加快培育当地产业工人。只有逐步壮大南疆三地州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培育产业工人阶层,让他们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效率观念、纪律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南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短平快”项目就起到了“以小搏大”的作用,虽然作为实施主体的中小微企业产值小、项目小,但他们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带动当地就业的地位不“”,他们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短平快”项目既是经济活动,又是生动活泼的现代文化实践。在南疆三地州,许多获得“短平快”项目支持的企业,正在用现代的工业文明模式、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影响着、改变着当地的农民,让他们不仅转变就业观念,更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

        通过这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妇女的转变、一个个家庭的变化、一个个企业的快速崛起……看出短平快项目对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下,南疆三地州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一步步成长起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实更大的贡献。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