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研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07.06.2017  22:56

    栩栩如生的剪纸、惟妙惟肖的面塑、苍劲神秘的呼麦演唱、柔美清澈的都塔尔表演、出神入化的桑皮纸书画作品展示……2017年6月2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附小阶梯教室里,近500名师生与5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起体验了一堂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


    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自治区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五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的组成部分。活动邀请剪纸、面塑、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从制作工艺到应用向学生们进行普及性讲解。

    “同学们,这件乐器是维吾尔族的都塔尔,在维吾尔族群众家里都有这件乐器,它有两根弦,这件乐器是纯手工制作的,从选取材料到制作完成需要3个月的时间,它的音色非常的柔美……”当传承人拿起维吾尔族乐器都塔尔介绍时,八一中学的学生们不禁赞叹不已,当听到都塔尔的琴声时,更是连连鼓掌。


  “这是一张普通的纸,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图案?”当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革老师走到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立马炸开了锅,“我喜欢雪花!”“我想知道石榴花是怎么剪出来的?”短短的两分钟王革老师剪出了学生们喜欢的图案。

    五年级一班左元昊同学看完剪纸现场展示后,非常高兴地说:“我好喜欢剪纸,不管是什么图案都可以直接剪出来,老师太厉害了不用打底稿,我想和王革老师学剪纸!


    当魏宝山老师创作的桑皮纸书法作品在同学们之间传阅时,桑皮纸的柔韧和古朴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呼麦太神奇了,可以模仿风吹过的声音,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一个人可以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太神奇了,会唱呼麦的人也很伟大,我好佩服他们。”四年级三班的李柄言不断地赞叹道。

    表演完所有的技艺后,还开展了文化遗产知识竞答,新疆艺术研究所专门准备了50份精美的纪念品送给参与的学生。非遗进校园虽然只有短短一堂课的时间,但同学们了解了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