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政府“找米下锅”让公租房更惠民

26.03.2015  13:39

  近日,乌鲁木齐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乔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研究通过回购、产权共有等方式吸纳部分存量商品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同时,将探索吸纳闲置房源用于公租房的政策。

  公租房是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乌鲁木齐市拟将社会闲置房作为政府公租房配租房源,以增强公租房有效供给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是十分值得各地借鉴的。

  当下,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的部署,落实公租房的建设,但新建公租房由于要先解决资金、地块等问题,建设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受各方因素的困扰,公租房的套数也受到制约,也就是说新建公租房并不能很快解决所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现在,乌鲁木齐将探索吸纳闲置房源用于公租房的政策,显然是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上的一种创新。社会闲置房作为公租房源既是节约资金的有效办法,同时,又可以使住房困难的“夹心层”及早有安居之所,实是善莫大焉的好办法。

  应该说,利用社会闲置房源作为公租房源是比较实际的。回购商品房以用作保障房,早在2008年北京崇文区以及房山区就有尝试。3月20日,海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丁式江提出,海南鼓励市县回购商品房作为棚户区安置房源。福建、安徽、辽宁等地也称将从市场购买相应的商品房以扩充保障房。而从去年开始,湖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等地便已陆续开始试水。以安徽芜湖为例,截至去年11月,在其棚户区安置房中,回购商品房的数量占到45%。

  像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不少村民得到了3套到5套住房的赔偿,除自住以外,其他房屋都处于闲置状态。

  房管部门若将这些房子以市场价格租赁过来,再以低价出租给公租房的申请对象,中间差价由政府财政负担,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不仅能立刻形成有效供给,而且周围的配套设施也已经相对完善,还能大大方便公租房租赁者的工作和生活。

  目前,国内的公租房政策仍处于刚起步阶段,虽然今年各地上马的公租房项目数量很多,但从公租房的需求量来看,这些新建公租房还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因此,各地政府应一手抓新建,一手抓盘活。通过新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

  总之,在解决公租房的房源问题上,各级政府理应不拘一格,主动替住房困难户“找米下锅”,不仅需要新建公租房,而且还应不断拓展公租房房源,譬如将居民闲置房纳入公租房源,让住房困难群体乐其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