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着力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工程

20.10.2014  12:11

援疆网讯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援疆工作全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喀什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坚持用民族团结思想提升援疆干部素质

山东援疆指挥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以民族团结为己任,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抓管理、带队伍。细化到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山东省援疆干部人才行为规范,通过规范一言一行,使民族团结思想在每名援疆干部人才中内化于心、见诸于行。二是开展争创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活动,制定计划和目标,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努力在民族团结上下功夫。三是积极推动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自觉融入当地生活、走近普通群众,建立起亲如一家的密切联系。目前,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已与当地56个家庭结成对子,资助困难学生66名。

二、坚持用民族团结思想指导援疆工作实践

坚持把惠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为受援地群众谋利益、增福祉,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础。2014年,全省共投入援疆资金10.14亿元、确立82个重点援建项目,覆盖住房、教育、卫生、就业等领域。其中,民生类项目安排资金7.59亿元,占74.9%,涉及就业、教育、人才三个重点的项目有60个,安排资金5.21亿元,占51.4%。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和渠道,让当地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为搭建好就业平台,在巩固发展好山钢、山水等援疆企业的同时,举办山东企业喀什行活动,有13家山东企业就16个项目达成了超过10亿元的投资合作意向。加强重大项目招商,总投资额200亿元、一期投资60亿元的齐鲁如意科技纺织产业园项目落户喀什,该项目按照“1+4+X”模式布局,把工厂建在四个受援县、办在千万农户家中,可带动2.6万人就业。济宁中兴手套项目成功引进,项目总投资5亿元,这个项目让当地群众务工不离村、上班不离家,三年内将实现万人就业目标。

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从学校做起。为突出教育援疆,今年安排资金近2个亿,重点加强校园基础建设、设施配套和校园文化培育。选拔受援地教师到山东挂职培训,组织开展鲁喀中小学校长论坛和结对交流活动,举办鲁喀青少年手拉手活动,积极推动鲁喀两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加大医疗、农业、旅游、文化、科技、共青团等专业领域人才援疆和培训交流,强化对受援地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