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冬奥效应”

10.08.2015  12:26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喜讯,在边城乌鲁木齐的人们自有更加关注的理由。因为全国第十三届冬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8月8日圣火传递仪式在乌鲁木齐举行,本届赛事的比赛场馆也已经在乌鲁木齐南郊落成,并正在承接多项赛事,运动员们更是以临战状态企盼着“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

  北京结合自身优势,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确定为2022年冬奥的办赛理念。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冬奥会,不仅将使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的普及,更意味着《奥林匹克2020议程》所确定的改革方向能够率先得以实践。遍览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原则”赫然列在第一位。冰雪运动潜在的参与者众多,而中国的“冬运人口”比例还比较低,为世界奥林匹克事业带来的最大助益之一便是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冰雪运动,作为新疆人更有条件、有必要投身其中。在激发人们参与热情的同时,保持人们参与运动的持久性和传承性同样重要。

  现代大型运动会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城市、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先进理念等往往决定着体育活动的成败。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传统早已有之。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的城市都出现了污染、逆城市化、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方面的难题,奥运会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契机,在旅游、文体、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领域协同、融合发展的具体发力点,慕尼黑、悉尼、伦敦等城市都曾获益于此。这也为后来者以及诸如乌鲁木齐等“二三线城市”提供了借鉴。

  “冬奥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无论是主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发展,还是大气治理等方面的协同共治,冬奥会将不仅给中国带来一份惠及三亿人的冰雪运动“大礼包”,还将给正在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突破点和破题机会。借助申办冬奥会的契机,去年比赛地河北省崇礼县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可贵的是,这是崇礼关停了过去依赖的矿业,而将旅游成为立县之本后的结果。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愈发将改善生态、治理大气污染等民生工程放在重要位置,一张让百姓长期受益的“环保路线图”已然铺开。

  尊重对手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礼仪。笔者特别注意到北京此番与阿拉木图的最终对决是以4票的微弱差距胜选,显露出后者是具备诸多得天独厚优势的强劲对手。阿拉木图不仅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也是现代化和自然风景合为一体的中亚城市。从自然环境来看,阿拉木图犹如一个童话世界,人文环境来看,去年获授“独联体文化之都”,还被称为“亚欧之心”。虽3次申办冬奥会均失败,但经常举行国际冰雪赛事的经验还是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冰雪运动传统。笔者在其位于天山北麓著名的麦迪奥高山滑冰场、滑雪休闲区中,领略到该市比赛条件和运动水平的不俗。

  相较同在天山下的乌鲁木齐,我们虽已取得长足进步,尚存在不少差距。冰雪运动作为推动全疆体育、旅游发展的潜能巨大,我们在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上要借助“冬奥效应”,以全国冬运会为契机,制定冰雪运动规划,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形成新的体育和旅游消费热点。同时,不断提升现代文化水平,改善乌鲁木齐冬季的生态环境。有朝一日,乌鲁木齐也完全能够申办冬奥会,这不是梦幻,而应是我们“新疆梦”的应有内容之一。(赵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