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中心城区打造慢行系统

07.07.2017  10:54
  新疆网讯(记者江斌伟报道)共享单车来了,我们有那么多自行车道吗?您且不要担心,乌鲁木齐正着手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7月6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获悉,按照正在实施的《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2016-2020年)》,乌鲁木齐中心城区正着力打造慢行系统,整体形成“一主、一辅、一环、十射”慢行网络结构。

  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规划编制处处长慕小东介绍,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整体分上班、上学、购物等服务的通勤慢行系统,娱乐、休闲、锻炼为目的的休闲慢行系统两大部分。

  按照规划,乌鲁木齐慢行系统将构建“公交+慢行”的交通模式,建设成环成网的慢行网络。据了解,慢行系统规划范围与乌鲁木齐市中心区规划范围一致,约513平方公里。换言之,乌鲁木齐即将告别罕有自行车道的历史。

  慢行系统建设遵循新区新建开发、老城区整治改善的原则,即新区建设时预留自行车道,新建完善的慢行系统,老城区提升改造时,改善现状慢行空间,提升居民步行环境。

  “骑着单车出门不是梦!”慕小东说,近期将在高铁片区建立试点,远期可与地铁、公交结合大力推广。

  2016年5月中旬,项目组曾针对步行和自行车现状及使用意愿开展民意调查,市民对现状步行系统满意度不高,对骑行车安全表示担忧,骑自行车出行的只有 1.5%,且多集中在新区。如果有自行车道,67.4%的市民愿意骑行。

  慕小东介绍,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重点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另外,新疆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出行更加依赖于慢行和公交。

 

   据了解,目前大小绿谷片区休闲慢行已初具规模。

   解读乌鲁木齐慢行系统

  “一主、一辅、一环、十射”慢行网络结构如何形成?休闲慢行涉及哪些重点建设区域?自行车道如何设置? 7月6日,记者专访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规划编制处处长慕小东,解读《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2016-2020年)》。

  “一主、一辅、一环、十射 ”慢行网络结构如何形成?

  “一主”:两纵、三横的主要慢行通廊,衔接主要交通站点、商业节点及主要公共和绿化节点。其中,两纵指的是,北京路-友好路-南湖路-解放路-胜利路和水磨河流线滨水休闲道-东泉路-大湾路;三横指的是,城北隔离带休闲慢道,新医路(红光山-鲤鱼山-大小绿谷-白鸟湖-王家沟绿谷),四山三塔绿色慢行廊道。

  “一辅”:成环成网的辅助慢行通廊,连接主要慢行节点、公共空间、小区及绿化景观节点;依托城区内丰富的景观资源和街道环境,结合公共交通网络,并与城市景观节点、绿地、旅游系统相结合,将慢行空间与城市景观廊道、绿色生态廊道和休闲旅游热线合并,提升慢行系统的环境品质。

  “一环”:绕城高速绿化带郊野休闲慢行通廊;结合绕城生态带规划带内布置环形绿道。

  “十射”:十条郊野慢行通廊,与绕城生态带和周边景区连接。

 

   慢行系统纵横如何规划?

  乌鲁木齐慢行系统纵向由步行系统与自行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自行车系统由自行车、自行车道路网、自行车设施构成。

  横向由通勤慢行系统和休闲慢行系统组成。通勤慢行系统是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方式为基础。休闲慢行系统主要依托现有道路中的慢行道等,设立休闲步行道和自行车休闲道。

  步行道根据不同地块内主导的土地利用性质、步行人流的主要性质以及市民使用活动的状况,以500-800米为半径,划分8个类型步行单元,重点建设,分期推广。

  对自行车通勤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划定分区,分区引导自行车系统规划,设置自行车专用通道郊野线。

 

   近期休闲慢行重点建设区域有哪些?

   1.会展片区,近期建设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会展大道绿化带及七星拱月打造南北向滨水慢行空间;二是利用废弃铁路线打造带状休闲绿色慢行廊道。主要是围绕会展中心功能及七星拱月滨水空间,打造优良的步行空间和适宜的骑行空间。利用现状废弃的铁路线,挖掘场地记忆文脉,以“工业景观”的形式保留基地“铁路记忆”,形成特色文化旅游慢行区域。

   2.红山为核心的“四山三塔”片区: 以红山为核心,打造三条慢行廊道,分别为:西线,宝山路-揽秀园西街-友好南路-西大桥;北线,新民西街-新兴街-安居南路-南湖南路西二巷;南线,新华北路-西河街-中山路。串联雅山公园、人民公园、红山公园、揽秀园、南湖广场及人民广场等公园广场及大小西门、友好等商业节点,以清理占道停车、改善步行铺装、增加休憩设施及绿化、增加慢行设施等措施来提升整体沿线慢行空间品质。通过近期选取的示范片区,吸取经验,为打造整个慢行系统做好示范准备。

      3.水上乐园-十七户湿地片区: 此片区结合老城区改造提升规划及《水上乐园-十七户湿地公园规划》,引用和平渠水系串联南公园、水上乐园、十七户湿地及金泉公园,构建“一水穿四园”滨水慢行空间,增加健身、游憩、骑行等功能,最终打造成慢行与水系相结合、慢行与景观相结合、慢行与绿地相结合、休闲活动与旅游带动相结合的城市滨水慢行空间。

 

   自行车道建多宽,如何设置?

  自行车主廊道宽度按照2.5米或3米设置(推荐3米),集散道宽度按照2或2.5米设置,连通道宽度按照1.5或2米设置。主廊道和连通道等原则上设置在主次干道上,支路(指一般双向2车道的道路)原则上可不设置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但机动车道宽度应考虑自行车骑行空间,宽度应不小于3.75米。

 

   车道会隔离出来吗,自行车停在哪?

  城市新区主、次干路和快速路辅路的自行车道,应采用栅栏等物理隔离。支路上的自行车道,可采用非连续式物理隔离。对于老城区,主、次干路和快速路辅路的自行车道,可采用非连续式物理隔离。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置坚持就近停放原则。供短时间停放(3小时以内)的,距离目的地不宜超过30米;供长时间停放(3小时以上)的,距离目的地不宜超过70米。

 

   骑自行车如何换乘公共交通?

  在公交枢纽和重要站点附近,应配置一体化的公交和自行车换乘设施,以扩大公共交通的有效服务范围;各类客运枢纽必须配置自行车换乘设施。

  此外,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设计创新,吸引公众使用自行车,并在规划建设、财政补贴等方面加以扶持,如“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