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对各大药店下最严“处方令”
12月2日17时,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后街一药店内,工作人员说当天卖出的处方药比平时少了很多。
(记者马蓓 于慧茹 豆兴军摄影报道)12月6日,家住西山104团的杨淑珍去药店购买甘草片和血塞通时,被告知从12月起,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能购买,这让杨淑珍觉得很不方便。
不仅是杨淑珍,近日乌鲁木齐很多市民去药店买药时发现,药店在销售处方药管理上严格了许多。
12月7日,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百草堂、普济堂等6家大型药店,各大药店都表示已接到乌鲁木齐市食药监局通知,本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将以最严措施严管药店无处方卖处方药。药店若违反规定,首次将给予口头警告,二次视情况罚款5千元——2万元,情节严重者将强制其关门停业。面对这一严格规定,各药店都表示将严格执行。
对此,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乌市食药监局办公室,被告知确实有本月起开始必须凭医院处方买药的规定。该工作人员表示:“凭医院处方买药这个规定早都有,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法规定执行的,只是此次的处罚力度较之前严格,也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用药。”
同时,记者在乌鲁木齐市政府官网看见一份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抓处方药销售为突破口全力做好双创工作汇报,称在全市开展双创活动之际,切实加强乌市处方药销售监管工作,确保文明城市验收评比达到要求,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个别药店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这个多年来的诟病,及时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处方药销售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目前各区(县)根据方案要求,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及时组织辖区内的药品零售企业召开会议,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此次重点检查是否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严格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品、是否在药师指导下使用、是否留存处方以便查看、是否填写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药师是否在岗、药师是否按规定审核调配处方等内容,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重处罚,绝不姑息迁就。
目前,乌市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共有926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单体药店)共有867家。
据了解,早在2000年,国家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管理,规定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以此来保证群众安全用药。对此,北京执行最为严格,除了开处方药需执药师资格证外,还对药店进行分级管理,低级药店限售处方药等。
【患者】
凭处方买药太麻烦
记者采访得知,因为没有处方,许多市民买药不得不去医院开,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为老年人,不方便、吃不上药等诸多抱怨纷纷而至,不少人直言:“太麻烦,有医院处方还来药店买什么药!”
“老年人行动不便,去药店买药就是图个方便,但以后我们要去医院开处方再来药店买药,岂不是更麻烦了。”市民杨淑珍告诉记者,以后可能会尝试去社区医院或是小诊所购买处方药。
“挂的便民门诊号,人家说都是无纸化办公,没有处方签了,开不出来,只能从医院买。买就买吧,一支胰岛素比药店卖的贵10元钱,可医保的号一次不能买超过两支,这样我一个月得去医院两次排队挂号。”为母亲买胰岛素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医生病人挺多,为图省事才挂的便民门诊,可实际上便民门诊上排队的人也不少,买药的时间成本太高。
张先生建议,对于像糖尿病这种慢性常见病,病情和用药又比较稳定,能否一次处方可从药店长久买药。
【药店】
买药时都不提处方问处方都要按规定
昨日,记者在新民路一家药店询问忘记带医生处方,能否购买处方药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要购买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不过,记者也发现“凭处方购药”对一些药店来说形同虚设。在青年路一家药店,当记者以患者身份要求买复方蛤青胶囊(用于肺虚咳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为处方药)时,工作人员不仅没有要求出具处方,还建议记者购买一个疗程以见效。
记者又走访了青年路、新民路的多家大小药店发现,只要以患者身份买药,大部分药店都没有索要医生处方便出售;但询问购买处方药是否需要处方时,工作人员均称必须有处方才可购买。
有药店工作人员表示,红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一直以来是药店处方药中销量最大的品种,该规定可能会对药店的整体收入影响较大。
【专家】
凭处方购买是对患者负责
“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处方药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非处方药,患者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切勿将危险买回了家。”昨日,针对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的这一规定,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淑梅深表赞成,“要求凭处方才可到药店购买处方药,关键还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与身体健康,将毒副作用的发生降到最低。”
“由于可能存在药理毒理的不确定反应,或患者用药后存在个体差异,处方药的服用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杨淑梅以新研的处方药为例,虽然药物在投入临床使用前,已经经过了临床试验,但不论是试验范围还是试验人群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少新研的处方药投放市场后,还需进行长期观察。
“同时,是药三分毒,药品本身带有副作用,具有天然的风险性。”杨淑梅说,不同的人群在服用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会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用药后不同的反应及疾病进展状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