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麦提敏·麦麦提:一生与艾德莱斯相伴
一位80岁的老人,一段交织在艾德莱斯里的爱情故事,令首次走近艾德莱斯的上海市民为之动容。
图为在和田市吉亚乡吉亚丽人艾德莱斯手工丝绸厂,麦麦提敏·麦麦提正在使用手工织机拼织丝线。记者黄杰敏摄
这位老人名叫麦麦提敏·麦麦提,来自和田市吉亚乡。这里集中了最多的艾德莱斯绸手工编织传承人,被称为新疆艾德莱斯之乡。吉亚乡现有传承人60位,其中80岁以上5人,30岁以下6人。他们中许多人,一生都与艾德莱斯相伴,麦麦提敏老人就是其中一位。
5月中旬,记者曾在吉亚乡的艾德莱斯手工厂与麦麦提敏老人有过一次促膝长谈。
老人坐在窗边的织布机后,手中的梭子穿梭在彩色的丝线之间,每天8个小时,一天6米,这样的生活已经重复了几十年。
麦麦提敏15岁起跟着父亲学习艾德莱斯编织技艺,从不情不愿到离不开,还得从他的妻子说起。
“我为了学习这门手艺来到吉亚乡,却意外收获了一生的挚爱。”麦麦提敏放下手中的梭子说:“她是个很漂亮的好姑娘,我们一见钟情。可我当时只是个帮人织布的穷小子,女孩的父亲说什么都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就带着她跑了,两个月后,女孩的父亲才同意我们的婚事。”
刚结婚时,麦麦提敏没条件给妻子买一块像样的艾德莱斯布料做裙子穿。
“那个年代艾德莱斯是上等布料,姑娘们都喜欢穿。”麦麦提敏告诉记者,他第一次给妻子送艾德莱斯已经是结婚5年后的事了。当时,他在主顾家织布,老板送了一块自己妻子的艾德莱斯布料给他。这块“二手”的艾德莱斯让妻子高兴了很长时间。
一块艾德莱斯布料诞生,需要煮茧、抽丝、扎染、手工织绸等工序,如果一个人完成,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几十年来,他重复着双手撂梭子,双脚踩踏板的动作,记不清这种默契的配合,要多少个来回才能织出一米艾德莱斯,这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手工艺养活了老人一家。但如今,这种被称为“20世纪最后的手工业”却因为利益驱使和机械化生产而变得岌岌可危。
麦麦提敏先后收过10名徒弟。可大部分都嫌艾德莱斯绸手工工艺工序复杂,回报低而选择了放弃。
老人握着手中世代相传的梭子有所期待地说:“我年纪大了,我真的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前可以找到接班人,我愿意把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全部教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