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四场大型木偶剧公益演出落幕 为儿童节添彩

25.05.2015  16:30

    200年前,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下了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最终因为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的画面令许多人落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来到旧上海讨生活的场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而在上周末即5月23日、24日,受新疆都市报社、渊源崛起演艺娱乐、新疆大舞台的邀请,上海木偶剧团的优秀演员们带着改编成大型木偶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毛流浪记》来到乌市进行公益演出,作为献给乌市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的特殊礼物。之后,上海木偶剧团还将在哈密、独山子、奎屯等地巡回演出。

 

5月24日,在新疆大舞台演出的木偶剧《三毛流浪记》。

以上两图均为:5月23日在新疆大舞台演出的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李莹华 秦鹏 杨斌摄影报道)

    观众感谢本报送来精彩演出

    从2015年5月18日起,本报及微信平台面向全市征集中小学生免费观看木偶剧公益演出,在短短3天时间里,4场演出共2000张门票就被一抢而空。此外,新疆都市报记者和渊源崛起演艺娱乐负责人还走进乌市SOS儿童村、儿童福利院及打工子弟小学,为这里的小朋友们送上了数百张木偶剧演出门票,希望他们也能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对于此次成功举办木偶剧演出活动,渊源崛起演艺娱乐负责人陶渊说:“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守护和情感滋养,但现在太多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希望能通过这次公益演出,号召更多家长多陪陪孩子,和孩子谈谈心、看看演出。

    在23日上演的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场演出现场,不少家长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陪孩子观看木偶剧。家长杨青说:“平时工作太忙,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陪女儿看一场有意义的演出。18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活动信息后,考虑到新疆都市报办的文艺演出活动一向很有吸引力,这次能邀请到国内一流的木偶剧团来新疆,还将演出最具实力的保留剧目,我觉得陪孩子一同来观看是难得的教育机会,要是错过了就太遗憾了。

    在演出过程中,小朋友们一直很激动。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醉汉抢走金币时,有小朋友气愤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当“小女孩”在幻想的场景中看到妈妈时,有小朋友伤心地呼喊着自己的妈妈;当“小女孩”死去后,不少小朋友哭成了“泪人”……演出结束后,看到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谢幕时,小朋友们纷纷跑上舞台与演员们合影,不舍得离开。

    很多小朋友告诉记者:“小女孩太可怜了,看到最后我都哭了,以后我要更爱我的爸爸妈妈。”也有不少家长在观看过程中流下了眼泪:“这部木偶剧太感人了,感谢新疆都市报为我们送来这么精彩的演出。

    在泪水中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5月21日,上海木偶剧团的18位演员就来到了乌市,这些演员都身兼多职,在进行表演的同时,还担负着调节舞台灯光、准备道具等工作。23日早上7时,工作人员就已开始进行舞台搭建等准备工作。

    此次演出的剧目《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三毛流浪记》已在国内演出过几千场,上海木偶剧团的制作人纪建国对记者讲述了选定这两场剧目来新疆演出的意图。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篇章,为了更贴近国内小朋友的观剧感受,我们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原著中,小女孩是为了奶奶出来卖火柴的,但改编后,奶奶变成了妈妈,这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容易懂得在儿时如何关爱父母,长大后关爱社会,起到更贴近现实的教育意义。我看到不少小朋友在演出结束后想给演员送糖果、饼干,说明孩子已经在泪水中学会了关爱身边的人。”

    而在24日上演的《三毛流浪记》则是一部励志型木偶剧。“希望小朋友在三毛身上学会独立、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精神。”此外,纪建国告诉记者,《三毛流浪记》中重现了很多旧上海的布景,剧中的儿童节也不是现在的6月1日,这些相关的历史知识,需要陪在一旁的父母根据自己对那个年代的了解来为小朋友们做出解释。“这样的设计,是希望父母能带着孩子了解历史,感恩生活。

    全新改良设计 木偶形象逼真完美

    无论到哪里演出,上海木偶剧团都会在当地掀起一阵“木偶热”。

    和以往的木偶剧表演不同,在演出中,乌市的小朋友没有看到操纵木偶的演员,而木偶的形象也更加逼真完美。“卖火柴的小女孩”不仅能在舞台上活动自如,其手腕、脚踝以及脚尖也能抖动,这种突破传统木偶局限表演空间的表演形式是上海木偶剧团独创的。

    “布袋木偶小巧灵活,但是在大剧场后排,观众很难看清表演;提线木偶的形体很大,但是在要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就显得不太灵活;传统的杖头木偶虽然表演灵活,但是木偶没有腿,观众看不到完整的木偶。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我们对杖头木偶进行了全新的改良,改良后的木偶需要3个演员来表演,一个人控制头部,另外两人分别控制两只胳膊和两条腿,这样观众看到木偶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是灵活的,这样的杖头木偶被我们称为‘撑杆木偶’。”纪建国介绍。

    除了在形式上的改良外,纪建国还向记者透露,其实小朋友在舞台上看到的“小女孩”一共有4个,通过不同的舞台位置、演出需要以及眼部表情,4个小女孩会分别出现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