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方今早开始清除“占中”最后据点
香港警方15日在铜锣湾进行最后一次“占中”清场。这意味着扰乱香港的非法“占中”将在持续79天后彻底落幕。摆在香港面前的问题是,“占中”之后,政改之路要怎么走,社会伤痕又要如何弥合?
“占中”结束争议未熄
上周四,香港警方清理了“占中”最大的据点金钟。香港媒体当日评论,“一场违法乱港的闹剧以失败告终”。铜锣湾是占领行动的最后一块小据点,目前约剩数十人徘徊不去。
在香港民意支持下,警方行动日益坚决。11日,金钟区不在禁制令以内的路段也得到了“全面清场”,警方拘捕200余人。12日晚,警方又在旺角区拘捕了“鸠呜团”的3男4女,这些人以“购物”为名非法聚集,滋扰商户与过往车辆。
14日凌晨,一批香港市民在旺角多个路段聚集,阻碍道路并影响商铺经营,警方以涉嫌参与未经批准的公众集结和阻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拘捕20人。
警方14日举行记者会表示,15日将对铜锣湾进行清场。跟之前的清场相比,这次行动难度不大。之后,困扰香港达79天之久,给经济民生与民主法治都带来巨大伤害的“占中”,将彻底结束。
不过,香港的政改之争未必会随之结束。香港反对派政党近日扬言,将抵制明年的第二轮政改咨询并否决政改方案。“占中”组织者学民思潮则表示会发动第二波行动,包括在咨询会场内外请愿和发动“公民抗命”。香港学联等组织,14日则公布“抗租拆税各界不合作运动”。
一场“有破坏无建设”的抗争
“占中”给香港带来数以万亿港元的经济损失,令香港的商业环境、国际形象和法治基础受损,更给香港社会徒增裂痕。近80天的抗争,未取得任何有建设性的成果。
香港《成报》12日发表评论说,这场闹剧究竟争取了什么呢?除了学联成功争取一次机会与特区政府对话辩论外(也没达成共识),似乎别无其他。而反对派议员等众“政治明星”11日在金钟一一涌现,在遭拘捕的一剎那以各式抢眼球的方式,参演一场浪费警力的“公民抗命”剧目,可笑又可悲。
香港《东方日报》12日的评论指出,历时两个半月的占领行动以强势登场,以溃败落幕。展望未来,香港《明报》指出,占领运动结束实际上是诸多问题重新白热化的开始:特区政府与反对派对峙日亟,社会稳定陷于阴影之下,建设若受阻延,窒碍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便难望改善,深层次矛盾恶化,“后占领”时期的香港前景似乎不甚乐观。
香港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12日参加电视节目时形容,“占中”拿香港的整体利益冒最大的政治经济风险,“有破坏无建设”。中央原本信任香港,但经此一役,对政改的看法只会更保守。她认为,行动发起人不应呼吁市民参与不合作运动,例如不交税、不交租,这样做只会令社会撕裂,带来的心理伤害无可挽救,连民粹社会都不如。
后“占中”之路怎么走?
后“占中”时期,香港要如何继续政改之路,如何弥合社会伤口?多位涉港专家认为,香港必须从“占中”吸取深刻教训。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14日表示,香港在“占中”之后需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他说,对如何能够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以及如何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需要一个反思,然后共同谋划依法治港,而依法治港的“大法”就是中国宪法及基本法。
“占中”能在香港掀起波澜,根源在于部分港人对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缺乏基本的了解。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经纬12日在一个论坛上提出,香港应该在“占中”之后设立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推广中心。
在同一场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张定淮进一步指出,香港社会习惯于用意识形态差异分化两地,并且拒绝正视中央与香港之间的关系,这是“占中”背后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他指出,改革开放30年,内地和香港巨大的差异已从全面、对抗性的差异转变成局部、非对抗性的差异,港人是时候放下对内地在政治上的“道德愧疚”和制度上的傲慢了。政改的问题,中央只能根据基本法办事,这是各方可以达成的最大公约数。“占中”之后,港人要回归理性,不要再搞不切实际的方案。
张定淮说,长久以来,内地也在多维度审视香港。在内地看来,香港是法治、自由、民主、资本高度集中的社会。内地原本以此为榜样,一直说要“多造几个香港”。希望有朝一日,香港不要成为“高度政治化”的社会。
责任编辑: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