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把山东故事“讲”精彩
《博物馆条例》颁行一年多来,山东文物系统开拓创新、积极作为,采取多项举措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推动全省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日,山东省文物局在山东博物馆召开纪念《博物馆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暨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山东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就深入贯彻落实《博物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青少年教育工作为抓手,拓展延伸博物馆服务功能,激活博物馆服务社会新动能等提出新要求。
着力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完善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条例》颁布实施后,山东省文物局立即行动,以实际举措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紧紧围绕《博物馆条例》精神,内容上既一脉相承,又结合山东实际,对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特别是在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保障措施上,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扶持优惠政策,有着诸多新的突破和亮点。
《意见》明确要求由各级文物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教育功能发挥、科研活动、考核评优、表彰奖励、人员培训、合作交流、评估定级、政府政策信息服务、价格政策等方面,赋予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对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可以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和支持利用闲置房产、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商业老字号、工业遗产以及传统乡土建筑等作为馆舍设立非国有博物馆。鼓励各地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免息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规定凡依法设立、正常运行满1年且向社会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经绩效考核合格,每馆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县级以上政府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向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捐赠或以其他形式提供资助,捐赠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意见》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山东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2015年山东批复设立非国有博物馆达77家,超过在此之前全省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总和。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352家,其中文物系统所属国有博物馆152家,行业性国有博物馆69家,非国有博物馆135家,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推动全省文物精品巡回展览,不断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
在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以特色展览吸引观众,盘活博物馆各项工作。
特别针对“有文物没地方展、有博物馆没文物展”的问题,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以均等化、广覆盖、更好保障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权益为目标,整合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打破馆际壁垒,着力打造精品文物巡回展览品牌,真正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目前,按照省级协调推进,地方协同配合,坚持公益性,突出均等化,“内展”、“外展”相结合,“固展”、“巡展”相结合,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全省打造了“齐鲁瑰宝”精品文物展、“走近大师”系列展等10个精品文物巡回展览,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巡展20场次,观众超百万人次,每到一地均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此外,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全力配合,隆重举办了“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并组织全省文物系统推出52个抗战专题展览,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上报45个,山东博物馆“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基本陈列”、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展”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重点推介名单。
同时,积极推进“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五年来山东共举办文物外展54个,展览文物总数超过一千件(组)。“孔子文化展”“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造像展”“汉画像石拓片展”等展览先后在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展出。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向山东博物馆捐赠了非洲大型珍稀动物标本400余件,数量、价值创下国内博物馆接受动物标本捐赠新纪录,山东博物馆以此打造了轰动一时的“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并相继引进举办了“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等7个大型展览。
2015年,山东全省各级博物馆、纪念馆举办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达2952个,比2010年增长47%,接待观众达6182万人次。
以致力青少年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化服务水平
山东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试点省份,已经连续两年承担“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全省着力建设博物馆教育网络课堂,探索建立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项目库,60余家博物馆和学校参加试点,1万余名在校青少年学生从中受益,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结合青少年教育,全省各级博物馆结合馆藏特色、地域文化,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比如,山东博物馆的“孔子学堂”,创新教育传播形式,通过开展“传统礼仪”“孔子生平”“古人的名和字”“儒家五常”“古人的孝文化”等主题活动,将儒家文化立体再现,让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中感悟国学真谛。济南市博物馆“文博小使者”、青岛市博物馆“奇妙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历史文化讲堂”、淄博市博物馆“稷下大讲堂”等教育项目,也已成为当地知名的青少年教育服务品牌,探索出一条推动博物馆走出馆舍天地,走进大千世界,更好的服务公众的崭新路径。
连续举办六届讲解员大赛,特别是2015年,山东省文物局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金牌讲解员大赛”,历时3个月,录制播出专题节目12场,观众超过700万人次,并首次采取了全媒体推送的形式,使大赛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热点活动。
加快推进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一期工程实现了2000件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共享和展示,“没有围墙的山东省博物馆”初具规模,开通上线一年多来吸引观众已达数百万人次。
截至2015年底,山东全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达288家,比2010年增长127%。五年来免费接待观众共1919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7885万人次,是“十一五”青少年观众数的3倍多,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下一步,山东省文物局将继续整合全省资源,推进馆际协作,积极拓展延伸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博物馆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积极与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妇联等部门深入沟通协作,立足山东实际,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常态化利用博物馆的有效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联合下发青少年教育专门文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创新工作路径,加快博物馆教育“供给侧改革”,依托藏品、展览、科研成果、人员等自身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中小学课程要求,细化不同学龄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具体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设计推出各种情景化、浸入式、互动式的教育项目。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机构开展合作,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努力形成立体、互动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此外,省文物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动员全省博物馆力量,结合“第一书记”包村、精准扶贫等具体工作,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深入基层、因人施策、精准帮扶,专门组织实施针对特定人群的博物馆专题教育活动。 (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