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巴汗台的创业路:办家庭工厂带出千名学员
巴汗台(右四)在教学员裁剪布料。
90多平方米的车间,挂满了300多种五颜六色的布料和近百种款式新颖的男女服装,10多名女工娴熟地在电动缝纫机上加工一件件色彩艳丽的服装,业务洽谈区不时可以看到量体裁衣的顾客,这就是新疆额敏县额敏镇塔城路社区哈萨克族居民巴汗台的家庭工厂。
下岗走上创业路
今年50岁的巴汗台祖祖辈辈从事缝纫行业,受父母的言传身教,而立之年的她学会了裁剪缝纫手艺,成为家族中的第四代裁剪缝纫传承人。
常言道:艺不压身。1998年,巴汗台从额敏县供销社下岗后,看到病床上的公婆和两个孩子无助的眼神,经过市场调研,巴汗台发挥自身优势,凑钱买了两台旧缝纫机,在额敏县城开了家服装店。
为打开局面,巴汗台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免费做服装。半年后,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成百上千套的学生校服,让她忙得不可开交。
于是,巴汗台收了两名徒弟,增加了锁边机等设备,还成立了巴汗台服装裁剪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带学员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给想就业的人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让大家早日脱贫致富。”巴汗台说。
从2000年到现在,巴汗台服装裁剪培训中心已经培训学员1000余人,学员遍布全疆各地。其中,加娜尔等20多名学员还把服装店开到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并且在那里办起了培训班,生意非常红火。
艰辛办起家庭工厂
为扩大自己的事业,2007年,巴汗台投资15万元在家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厂房,还建起了学员宿舍、库房,增添了30台缝纫机。
2008年6月,巴汗台创办的额敏县靓丽女性示范创业基地正式在家挂牌营业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巴汗台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2009年,巴汗台的丈夫突然去世。送走了丈夫,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的巴汗台,2010年,又失去了婆婆和公公。
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磨难,巴汗台没有选择逃避和气馁,而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放弃了乌鲁木齐市一家服装加工公司高薪聘请任教的机会,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和自己的事业。
2010年,巴汗台创新技术,将苏州技法与哈萨克族传统技法相融合。技术的创新使前来学习的学员和订货客户比以前更多了。
巴汗台说:“现在,技术有、场地有、学员有,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托里县、裕民县等地的顾客都来订做衣服,活多得干不完,光手中的订单服装就有200多件,到9月份都做不完。”
目前,巴汗台有了新的想法:继续扩大规模,将学员增加至100人,力争明年建一幢新厂房,改善员工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带领更多妇女奔向致富路。
巴汗台指导学员制作服装。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慈心为人,有难必帮”。这是巴汗台的做人准则。如今,巴汗台已是1000多名学员的“妈妈”,哪家有困难,只要张口,只要她知道,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额敏镇残疾儿童焦源淑,家庭困难。巴汗台送去了学习用具,并为一家人免费做服装;喇嘛昭乡沙吾列在县城租房供孩子上学,想学缝纫技术,巴汗台免费让她学习;杰勒阿尕什镇残疾人阿娜古丽想学缝纫技术,无处食宿,巴汗台减免学费,还让她免费吃住自家;为帮助额敏镇桥东社区居民马新凤早日脱贫致富,巴汗台除手把手传授技艺,还将自己的活分给马新凤在家做,马新凤每月能挣3000多元。
不仅如此,巴汗台在守法经营的同时,还把慈善和公益作为一种责任,回报社会。
2007年,巴汗台为额敏县社会福利院16位孤寡老人捐赠了她亲手制作的价值7000余元的服装;2008年,巴汗台给额敏县第五小学6名贫困儿童捐赠了价值2000多元的校服。
除此之外,巴汗台还为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免费做衣服无数次,为困难家庭节省资金万余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巾帼壮丽人生路。巴汗台的事迹陆续被《塔城日报》、《新疆日报》、《伊犁日报》多次报道,先后被评为首届“额敏县道德模范”、“额敏县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孝亲敬老先进个人”、“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装设计与制作师资优秀学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