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保护传承101项非遗 申报省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新会传统家具制作工艺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传承人才。
近日,广东省首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江门开班。开班仪式上,江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余五一透露,江门拟于明年申报省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力打造文化强市,打响“中国侨都”品牌。
实验区的建设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什么作用?江门有哪些积极探索?
2020年建成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已上报江门市政府,准备向广东省文化厅正式提出申报。根据规划,江门将力争2018年建成广东省侨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2020年建成中国侨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据余五一介绍,江门现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01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项目27个、地市级项目5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22人、市级传承人33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3个。
侨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将以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实行全域建设,其中以台山、开平、新会、蓬江、江海为核心区,东部鹤山、西部恩平为协调区。
保护方式上主要通过完善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单、传承人保护培养,建设和完善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空间和文化形态,完善侨乡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建设,加强研究,完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等方式。
非遗传承进校园:培养符合现代需求传承人才
近年来,江门不断深化非遗项目,挖掘侨乡文化的内涵,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梁淑英告诉记者,目前江门已有2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分别是五邑大学和江门职院。
江门职院艺术设计系主任袁海明坦言,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才缺口大,具有较强创新研发能力的人才更少之又少。
非遗文化传承解决人才之困如何解决?江门职院已开始探索开设多个专业定向培养人才。“与手工艺类相关的专业包括红木家具设计与工艺、珠宝首饰与玉雕、美术教育三个专业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漫等专业的设计和创作都与侨乡文化、非遗结合起来,在视觉、包装、产品设计方面进行跨界融合创新。”袁海明告诉记者,现在该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中,有七成与非遗相关。
袁海明认为,按照传统的传承模式,传承人主要停留在技术的临摹,缺乏对美术以及传统文化的系统了解,难有创新突破。非遗传承进校园则通过学校系统传授美术、人文等知识,同时借助大师工作室、产学合作,由传承人、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培养出符合现代需求的传承人才。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课程仍待加强。
陈皮香薰器、融合碉楼文化的红木筷子、小鸟天堂布包……这些都是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创新设计出来的概念作品。袁海明透露,下一步,该校将联合企业筛选出约10件设计,做成产品,待产品成熟后,将投入市场中,让非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中,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