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遗传承人培训结束 上百人参与收获几何?
培训关键词
讲座
川大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讲授的《传统美术鉴赏》让绵竹年画从业者刘小玲茅塞顿开。她表示,美术鉴赏让她懂得了对各种美的欣赏。
参观
羌绣艺人王友花说,很多羌绣绣娘一辈子就只懂得绣祖宗传下来的纹样和鞋垫、围腰等物品,到了宽窄巷子“一针一线”等地参观,才发现原来纹样可以用到更多生活用品中。
跨界
老师大胆鼓励学员用年画的笔法创作现代的景色人物,甚至融入国画等画法。在羌绣培训的结业展出中,绣娘们的作品让人惊叹:有的用传统羌绣纹样制作剪纸作品,有的更把纹样大胆绣在牛仔短裤上……
5月9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的蜀绣培训班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结束培训,40位蜀绣传承人在为期1个月学习之后,将展示最新的蜀绣作品。
此前,绵竹年画和羌绣的培训已相继举行。这项旨在“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首期共有上百位非遗从业者参与。通过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那些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手中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生机?
传统艺术进入日常生活
由文化部牵头组织的非遗传承人培训,旨在帮助非遗从业者补文化修养和艺术创造之缺,并提高其审美、设计能力,更好地将传统艺术带进生活。记者采访了解到,不管是绵竹年画,还是羌绣蜀绣的培训班,均开设了大量的人文讲座。绵竹年画班有传统美术鉴赏、羌绣则有羌族文化习俗的通识课,蜀绣也推出了蜀绣图案、色彩及技法的讲座。不仅如此,四川博物院、四川大学博物馆、锦里、宽窄巷子等地均被纳入参观计划。
在绵竹年画培训班上,川大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讲授的《传统美术鉴赏》让绵竹年画从业者刘小玲茅塞顿开。她表示,美术鉴赏让她懂得了对各种美的欣赏,而在博物馆的现场教学,更是能从理论角度感知展品美在何处。
对于来自大山里的羌绣绣娘们,这种融合大量参观学习的培训更是难得。羌绣艺人王友花说,很多羌绣绣娘一辈子就只懂得绣祖宗传下来的纹样和鞋垫、围腰等物品,到了宽窄巷子“一针一线”等地参观,才发现原来纹样可以用到更多生活用品中。
古老非遗融入跨界元素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工艺学会现代表达是此次培训的重要宗旨。而设计理念上的创新,让不少学员都感叹“解放了思想”,创作时更加大胆。
刘小玲透露,以前她画年画完全“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越界,否则就是破坏了非遗基因。但培训中老师大胆鼓励学员用年画的笔法创作现代的景色人物,甚至融入国画等画法。当他们尝试在年画的背景上加入国画的景致,发现画面果然更有层次感。
在羌绣培训的《当代设计要素与创意方法》等课程上,绣娘们更觉“脑洞大开”。王友花说,羌族姑娘们绣了一辈子服饰,从来不知道缤纷的羌绣图案印在化妆品瓶身上,看上去如此典雅华丽;也没想到相对粗糙的羌绣针法与棉麻等围巾、桌布制品结合,能生出简约的时尚感。在羌绣培训的结业展出中,绣娘们的作品让人惊叹:有的用传统羌绣纹样制作剪纸作品,有的更把纹样大胆绣在牛仔短裤上……
创新更要守护传统基因
让人欣慰的是,非遗学员们在积极创新的同时,更加珍惜传统的非遗基因。
蜀绣学员鲁莉说,最近几年中国四大名绣无论针法还是图案,都有趋同之势。“然而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看了传统的刺绣服饰,才发现蜀绣有千变万化的针法。我们完全可以把传统工艺用在更多适合现代社会的产品上,否则消费者凭什么不买苏绣、湘绣,非得买蜀绣呢?”羌绣绣娘张居悦也感叹,“以前做市场调研时,不少消费者都认为羌绣的图案和颜色太艳丽,不符合现代审美。现在看来,这就是羌绣的特色,只是以前没有用对地方。”她说,羌绣繁复的纹饰用在衣服上可能太过喧宾夺主,但做成抱枕或装饰画,就十分优雅。 (记者 吴晓铃)
[责任编辑: 涂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