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县万亩生态健康葡萄基地建设的几点想法

20.10.2014  17:22

    建设霍城县三道河乡万亩生态健康葡萄基地是一件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好事。而且从莫乎尔牧场、伊车乡、清水镇种植葡萄的成功经验来看,尤其是莫乎尔牧场的巨大成功就已经充分证明,发展林果业是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作为一名见证莫乎尔葡萄发展过程的干部,谈谈自己几点想法:
      一、葡萄基地建设的“瓶颈
      目前,霍城县在三道河乡打造万亩生态健康葡萄基地的目标思路已经明确,作为三道河的乡村干部就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折不扣去地执行完成县委政府确定的任务。记得6年前,莫乎尔牧场农民对种植葡萄的担忧和抵触情绪很高,我们在做工作时,老百姓直接问:“不种葡萄违不违法,违法的事我们绝对不干,如不种葡萄不违法,你也别来干涉我们种什么,葡萄再挣钱,我不挣不行吗。”主要原因是更多的老百姓担忧前三年没收入,吃什么,喝什么,赔了怎么办;有的家里底子薄,前期投入吃不消;有的存在不懂种植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等等一系列的担忧。
      二、葡萄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从整个葡萄产业的培育来看,我认为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
        一是资金投入问题。这是最大最难的问题,当年莫乎尔种植时,完全是靠乡村自己解决,今天有县委、政府领导支持,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所有前期投入资金由县委、政府解决,种植户已无任何资金担忧,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
      二是投入产出问题。种植的前三年,可以通过套种的办法予以解决,第一年可通过套种打瓜、花生、蔬菜等作物,亩收入达1000元,基本不影响正常收入。第二年,不建议再套种,只要精心管理,葡萄开始挂果,但产量不追求多,只需单株1-2公斤,亩产量500公斤左右,收入基本上可收回前期全部投入。第三年亩产量可达1.5至2吨,收入充分体现,这个问题对已有成功经验的莫乎尔种植户来说已根本不是问题,但针对对三道河来讲,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处理好套种和葡萄种植的关系,这样既要解决他们的前期无产出的担忧,又要保证今后葡萄的生长,确保产量和品质。
      三是技术管理问题。聘请区内外专家讲课,组织县林果技术服务队进行田间指导,让种植户认真学习管理技术,并模索成功经验。学无止境,直到今天,莫乎尔的种植户仍在学习、探索、总结。根据实地调研,每亩有种300多棵、400多棵、700-800棵,还有1000多棵密植,根据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环境,及时调整不同种植模式,以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葡萄基地建的设发展之路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学习。目前是最好的葡萄收获季节,一方面组织三道河乡农民到莫乎尔牧场、清水镇打工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户增收的喜悦,激发自觉自愿种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议县人社局将技能培训办到田间地头,级予一定补助,让他们即能挣钱又能学技术,以增强自觉自愿的种植积极性。再一方面,农忙一结束,立即组织种植户开展培训,通过观看种植、管理等方面的宣传片、专题片,学习基本的种植管理技术,以初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以便今后在具体实践中逐步巩固和提高。
      二是进驻林果技术服务队。林业局牵头组织莫乎尔牧场、清水镇农民技术服务队,到三道河乡手把手进行技术全程服务。建议政府要考虑给他们一定的利润分成,包括销售葡萄苗、水泥杆等,开展有赏技术服务。
      三是成立农机技术服务队。农机局负责购置50亩地一套标准作业机具,包括林果王拖拉机、施肥机、植保机、埋藤机、植保飞机。进行葡萄机械化种植及田间管理。据初步计算,通过机械化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亩均节本增效300多元,充分体现省时省力。
      四是发挥干部的带动作用。三道河乡村干部要解放思想、带头示范。当前莫乎尔牧场葡萄产业发展凸显,农民收入可观,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三道河乡的农民也期盼着早日致富,想成为有钱人,乡村党员干部也一样,既然种葡萄效益可观,乡村党员干部要示范带头,乡政府也要拿出机动地作为示范基地。因此,乡政府要对葡萄种植基地实行更多、更好的国家惠农优惠政策。除了资金外,还要采取更多的激励机制,如享受低保等。另外,还要挑选一些有科技头脑的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发展示范基地,让所有种植户看到葡萄就象开银行一样大有钱挣。
      针对三道河乡的种植户,需要培养他们有长期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葡萄从种植后,每年的4月-11月都需要人工长期管理,必须每天到地里修枝打叉,人工劳动强度大,既要掌握技术又耗费时间。兵团第四师64团12连与莫乎尔相邻,是民族连,目前也在发展葡萄,可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及存在不足教训,以改变三道河农民以往的不良劳作习惯,培养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