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风口“不夜港” 链接两大洋
“冬天冻破头,夏天晒流油,风吹石头跑,大风刮死牛。” 新疆阿拉山口以其一年多达100多天的8级“风”韵,被世人誉为风口国门。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风的印记,新栽的每棵树都有三根木棍当作防风支架。
当一条铁轨,一条输油管道,一条航线载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春风,吹进这个戈壁风口时,当年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迎来集铁路、公路、航空、输油管道四种运输方式兼有的国家一类口岸,成为全国最年轻最繁忙最大陆路口岸城市之一。
“各族人民始终与时代同步,从未停止改革创新的步伐。” 阿拉山口市党委书记、综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狄永江说,这里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链接起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经济中心,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承担着我国与欧洲、中亚、俄罗斯等贸易往来的战略任务。
“‘一带一路’第一管道”
大步跨进“亿吨时代”
6月7日,阳光灿烂,阿拉山口难得的好天气。中石油西部管道阿拉山口原油首站工程师王筱忙碌在站控室内调度台上,操控着中亚地区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集中监视系统。
于2006 年 7 月 25 日投产一次成功的这条原油管道,是我国在中亚地区全线商业运行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
它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之滨的石油重镇阿特劳,途经肯尼亚克、库姆克尔和阿塔苏,终点为中哈边界的这座输油管道首站,全长2800多公里,被誉为“‘一带一路’第一管道”。
作为中哈原油管道国内段阿独线的龙头站,阿拉山口原油首站承担着接收中哈管道来油,并向全长246公里的阿独线输送原油的重要使命,担负着进口能源介质计量交接、向下游加压等主要责任。
王筱和他的队员们坚持“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工作方针,本着“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遵从构建“平安、绿色、和谐”管道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12年来,各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原油输量逐年攀升。
“2017年3月29日日上午,在距离边境线2.2公里的这座站点,数十名中哈双方工作人员曾汇聚这里,当日上午北京时间11时58分,现场屏幕上跳出‘100000000吨’字样。”王筱回忆起这座“‘一带一路’第一管道”正式跨进“亿吨时代”的那段壮观场景时心潮澎湃,“这相当于2016年我国原油约一半的产量。”
而当记者6月7日向有关部门再次了解管输原油情况时,得到的统计数据是:2017年,年进口量再创新高,中哈原油管道实现向中国管输原油1230.82万吨,货值43.8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16%、60.51%。
据介绍,2017年中哈原油管道原油进口量增长,主要受2017年年初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统一减产影响,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管输原油货值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重量增长,促使外方提高管输原油出口量。
这里被誉为西部管道人才培育的摇篮,不仅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很多人已成长为西部管道的业务骨干。而中哈原油管道项目公司也已成为当地重点纳税企业之一,仅在2016年共向哈国交纳各项税费合计超过3.5亿美元,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多个长期就业岗位。
通关时间仅为30分钟
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5000列
一个口岸的发展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变迁。“我主要办理发往德国和波兰的中欧班列报关业务。” 8日下午,阿拉山口捷安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张侠飞拿出一张他在三天前办理过的中欧班列运单。上面显示发货站为重庆市团结村火车站,货物要途径中铁、哈铁、俄铁、白俄铁,最终抵达波兰。
“当时,车到口岸为4日北京时间19:43分许,接票21:43分许,海关放行23:20分许,铁路放行23:50分许,出境时间为6月5日17:50时分许。” 张侠飞说,自今年4月20日起,口岸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口岸一线旅检、查验和窗口岗位实现了统一上岗、统一着海关制服、统一佩戴关衔后,最早凌晨5点半曾在阿拉山口海关办理过中欧班列出境手续。并且,以前检验检疫局和海关两家单位不在同一地点办公,业务员要分赴两地去办理,花费时间较多。现在在同一个地方就能统一办理了,方便了许多。
张侠飞从事报检员工作已近2年,从原来要去多个部门、准备多套资料、需要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办理完所有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流程,到现在只需准备一套资料、半个小时就能办理完所有的通关手续,张侠飞对此感慨不已。目前,他已办理400余列中欧班列货运单。
阿拉山口不仅常年大风,还寒暑难耐。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构筑起一片深港“不夜天”,背后是海关人的超常规付出。
这一切也可以用一组数据证明:2/3的关警员在35岁以下,每个人有2/3的时间在口岸渡过,历史最高人均为国征收税款1亿元……
全年无休的口岸,意味着全年无休的海关。针对铁路口岸作业特点,阿拉山口海关率先实施“365天×24小时”的全年无休通关模式。这在保证口岸进出口贸易跨越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海关工作量的大幅攀升。
“‘关检’合并,实现‘一口对外、一次办理’以来,阿拉山口海关进口通关时间平均达到5.44小时,环比提高4.16%。”阿拉山口海关(原阿拉山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务科科长)杨卫疆告诉记者,自今年关检合并后,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责纳入海关现有通关流程,比如通关单全面取消等,进一步减少了通关环节,提高了通关效率,让企业感受到改革获得感、幸福感。
当记者来到阿拉山口铁路国际联运大楼,一进门就看到口岸嵌入式联合办公大厅,这里的海关工作人员已实现上班无会制,会议、学习等活动一律在业余时间开展,上班时间全部用来为企业服务。另外,他们还通过延长加班作业时间、增加现场值班人员、轮休倒班等方式全力打造着“口岸通关不夜港”,确保每车货物不甩箱、不滞港。
随着自2011年“渝新欧”班列开通,内陆多个省份陆续开通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发往欧洲的货运班列。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我国吞吐班列数量最大、货物跨境转运效率最高的国际陆港之一。据阿拉山口海关统计,截至2018年5月31日,从这座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已累计突破5000列,达到5307列。
今年前5个月,阿拉山口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10条线路、840列,可到达欧洲13个国家、36个城市。仅在今年5月份,中欧班列夜间放行比例达63%,通关时间仅为30分钟的中欧班列跑出了“海关速度”,也倒逼企业、铁路等部门不断提速,口岸停留时间由平均23小时30分钟,缩减至平均14小时46分钟,速度提升三成以上。
迎来四周岁的综保区
引擎作用令人瞩目
6月8日,记者来到正式封关运营4年的新疆第1个、全国第16个综保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这里是全国唯一实现货物宽准轨换装的综保区,中国铁路总公司二级物流基地、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是新疆率先实现综保区仓单质押融资、率先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率先实施通关一体化试点的区域。
在这片面积达5.60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基于口岸功能和综保区功能叠加优势,在政策红利带动下,已有爱菊秦疆、山香粮油、金丝油脂等460家国内外企业入驻,涉及仓储物流、粮油加工、原油仓储加工、国际贸易等行业,促使综保区经济引擎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已有19家从事整车进口企业入驻。截至目前累计进口整车1160辆,贸易额达3.32亿元。
记者采访的阿拉山口华茂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落户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国有纺织企业。目前,共7万锭的纺织项目已全部进入生产阶段,年产值达2亿元。
该公司总经理檀利阳告诉记者:“这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运输周期短。而且具有进口中亚棉花资源优势。更有综保区政策优势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扶持。
项目工程实际上仅花费235天,迅速进入生产阶段的华茂纺织,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边疆各族群众提供了近300人的就业岗位。
2018年3月6日,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农民布威坚乃提?玉苏普从昆仑山脚下来到艾比湖畔的这家企业工作,截至目前已培养为既能上并条机,又能操作精梳机的熟练工。还担任起了前纺车间小组长。
如今,华茂纺织在借助阿拉山口综保区的原料补贴、厂房免租等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已出口至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檀利阳说:“我们要充分利用阿拉山口独特的地理优势,将我们的产品销售到俄罗斯等国家,辐射整个亚洲。”
“综保区经过近4年运营,进出口货物各个环节运行顺畅,已成功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通关便利化措施,不仅能扩大企业申报的自主权,减少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又降低通关成本,为企业开展‘多批次、小批量’进出口业务提供更多便利。” 第一家入驻综保区企业服务中心的电商企业——阿拉山口丝路宝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组员李建新表示,企业落地阿拉山口综保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政策优势。
2015年5月29日,随着丝路宝在阿拉山口落脚,该公司丝路宝---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瑞宝支付系其母公司新疆润物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2年8月成为新疆及西北唯一一家由央行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2015年10月成为西北唯一一家由外管局颁发跨境支付业务许可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截至目前,该平台以“线上交易自由”与“线下综合服务”有机融合为特色,已与20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我们合作,希望共同做大做强阿拉山口市的跨境服务。” 李建新说。
如今,阿拉山口综保区通过不断努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际物流网初步形成,拉动阿拉山口市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令人瞩目。更掀开了口岸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贡献出核心力量。
据统计,2018年1至5月份,阿拉山口综保区进出境贸易额8.4亿美元,完成过货量99.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