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中哈边境的新疆阿拉山口市立足区位优势,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努力完善口岸功能,多元发展地方经济,已经集通关、贸易、保税物流、加工、仓储、金融、旅游于一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
阿拉山口市距离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仅12公里,第二亚欧大陆桥经此穿过。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这里自此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之一。
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经阿拉山口出关以来,郑新欧、汉新欧、蓉欧等中欧班列接踵而至。作为中欧班列西部通道出境前的最后一站,阿拉山口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提升通关效率,减少货物过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铁路H986、公路H986、货物车辆全天候检查室、出入境动植物检验隔离场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采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通关”合作模式;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
“中欧班列手续全部优先办理。”阿拉山口站副站长萧蔚说,“过去12小时办理的手续,现在6小时就能完成。”
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已达35个,2016年全年开行1200余列,较前一年增长1倍多。
随着中欧班列的飞速发展,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也稳定增长,成为全国贸易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陆路口岸。截至去年,阿拉山口累积过货3.01亿吨,其中进口原油、金属矿石、钢材约占总量的七成;累积进出口贸易额1419.2亿美元,海关税收入库1090.7亿元。
首列中欧班列自重庆始发的71天后,经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成为全国第16个、新疆首个综合保税区。当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引来众多企业进驻,逐步从“过水不湿地”的通道经济模式转向多元化口岸经济模式。
截至2016年,综合保税区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宽准轨铁路专用线、整车进口检测线等基础设施均已完成,各类入驻企业150余家,较上年翻了一番。其中,进口油气、粮棉油、金属矿产品、木材、跨境电子商务、整车进口六大产业均有多家企业支撑。
对去年开始在综保区投产的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而言,在此建厂区位优势明显,原材料可进口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廉价棉花,销售出口则由费用低廉的中欧班列直接从阿拉山口发出,11天就能抵达欧洲。副总经理秦松祥说:“集团打算逐步延伸产业链,在阿拉山口实现原料到医用辅料、成品的全流程加工制造。”
随着进驻综合保税区的企业日渐增多,阿拉山口市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各项服务水平。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阿拉山口市大力推进担保体系建设,推出企业“助保贷”“税易贷”等金融产品。
此外,阿拉山口市还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边贸、通关文化,主打“边境旅游”“跨境旅游”。截至目前,已有3批“中哈跨界游”旅行团赴哈旅游。2016年,阿拉山口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5%和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