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合奇县争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3.04.2015  17:13

  亚心网讯(记者 帕蒂曼)扎实推进草原补奖政策、不断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合理开发特色林果业……阿合奇县这个自治区重要的牧业县,正从各方面入手全力争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大草原生态环保力度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由于过度放牧、降水稀少等原因,位于阿合奇县苏木他什乡和哈拉奇乡的阿勒他确确克草场和的铁克来克草场曾经一度退化。4月初,该县苏木他什乡阿克他拉村牧民木合塔尔·吐尔地西告诉记者,草场退化最严重时几乎不能放养牲畜。

  阿合奇县是自治区重要牧业县之一。全县4.3万人口90%以上都以牧业为生,该县1267万亩草场中可利用草场面积有1160万亩,由于超载过牧及长期不合理利用,80%以上的草场出现退化,牧区自然灾害频发。多年来,阿合奇县先后实施了13万亩草料基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使当地草原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2010年,阿合奇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针对涉及草场面积1160万亩中的320万亩禁牧面积,对全县4096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详细的基础信息采集,根据牧民的意愿签订禁牧和草畜平衡目标责任书。每年,该县对持有草场承包证书的牧户发放补助资金。4年来,已累计发放各级各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826万元。

  为彻底改善荒漠化草原面貌,2010年来,该县积极引导牧民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已落实牧草良种补贴资金85万元;2013年投资2264万元在四个乡建设了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目前,该县已建设人工饲草料地1万亩,公共救灾饲草料地4万亩。

  同时,该县制订草原减畜计划,核定载畜量。目前,全县已全部完成15万羊单位减畜任务。

  禁牧、减畜,牧民的生产资料少了如何致富?

  阿合奇县通过国家草补政策,将农牧民草补资金进行捆绑,建设牛羊圈、购买饲草料,把牲畜集中圈养,同时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游牧民定居”、“养殖小区建设”、“暖棚”项目建设捆绑。

  该县库兰萨日克乡贫困户肉孜拜克·阿依沙尔就是草补资金捆绑使用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通过资金捆绑,自己成了养殖合作社的成员,通过大户带动小户的模式,自己家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现在每人每年可享受1000元分红,而且在养殖场干活还有额外的工资。

  该县库兰萨日克乡草原管户站管户员努尔哈孜从前是村级防疫员,现在,在做好动物防疫的同时,他还有一个职责是管护好所辖区域的草地,防止牲畜出现在禁牧草场,政府每月给他发兼职工资1200元。按平均每人监管草原禁牧面积9.7万亩、草畜平衡25.4万亩的标准,阿合奇县从在职村级防疫员队伍中选聘了33位草原管护员,在各乡镇牧业点建立13座管护站,极大地解决了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

  “戈壁产业”蓄势待发 2012年,阿合奇县启动了佳郎奇生态绿化工程,在全县农牧民及机关干部共同努力下,历时两年时间完成了总面积1.3万亩的绿化工程,曾经的荒滩如今处处披上了绿装,一棵棵大果沙棘、沙枣、杨树全部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

  每年春秋两季是阿合奇县的植树造林期,该县以每年推进1.5万亩的速度使全县生态林地达到目前的11.6万亩。

  植树造林让阿合奇县的天空更蓝、河水更绿。大果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2015年,该县提出调整特色林果业结构,大果沙棘成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