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阿勒泰路市民出行比西山修高架时更轻松
分流道路多疏导经验多
(记者张梦雨)“修西山高架时,乘客要去104团,我只能把他送到坐摆渡车的地方,但是今年修阿勒泰路高架,沿线不管哪个小区的乘客,哪怕路上慢一点,我都能把他送到地方。”昨日早高峰,出租车司机马师傅告诉记者,比起西山路修高架的“路难行”,虽然阿勒泰路这条大动脉被封闭了,但是支路四通八达,出行绝对不成问题。
家住阿勒泰路,但公公婆婆住在西山的张丽对此也深有同感,去年西山路施工,每月回婆家时,挤摆渡车的经历让她终身难忘。
为什么西山居民和阿勒泰路居民出行难度有这么大的差异?记者从多部门的采访中获悉,有三大原因。
地形和路网结构有优势
记者从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今年阿勒泰路居民出行更顺畅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路网结构的优势。
西山路施工期间,由于周边只有马料地街、骑马山路两条巷道绕行,居民出行主要依靠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只有双向两车道,却承担着几乎沿线所有居民的出行。
阿勒泰路却不同,沿线28万居民出行,可以依靠沿线东西走向的道路主要有:河南路、西城街、新医路、明园西路、南昌路、哈密路;南北走向的道路主要有太原路、太兴路、平顶山东一路、金沙江路和南昌南北路,还可与两条南北向大动脉——西外环和北京路交通流转换,而阿勒泰路西侧有22条巷道,东侧有13条巷道,又能在片区内实现互相连通的微循环。
正如马师傅所说的,西山路施工时把乘客送到门口想都不敢想!但是今年阿勒泰路开始修路以后,几乎都有路通到沿线小区门口,尽管一些分流的路堵一点儿,但是想打车回家绝对没问题!
职能部门更有经验了
通过田字路、西山高架等施工,建设部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交警支队也总结出了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征求建设的建议,提前公布施工期间交通分流道路、公交线路调整方案等已形成了体系,并随着施工进度和出行情况随时调整。
在节点上,为出入口在施工路段的单位、小区设置便道,连接到巷道;在片区上,将影响范围划分为4个片区,将各片区巷道内的交通量分流到周边巷道;在区域上,对过境车辆进行分流引导。
同时,施工期间,对于大门在封闭路段的小区,还打开了后门,施工方将便道铺设到后门位置,便于市民开车出行。
据交警支队宣传科副科长王茜介绍,通过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调整交警主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沿线居民和单位的出行需要;第二尊重居民出行的习惯,鼓励乘公共交通出行;第三是利用施工便道,进行出入口和人行过街布设,保障居民出入畅通。
市民理解支持不断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心畅通,路畅通”,这些年经历了修路时的堵到通车后的顺畅,市民对政府道路修建的理解和支持度也在不断提升。今年阿勒泰路施工期间,市民也以越来越理解的心态面对道路施工。
家住水泵厂附近的私家车主乔先生告诉记者:“前年西外环修路的时候,其实我们就‘预演’过一次了。西外环封闭了,所有车都从阿勒泰路走,那几个月我上班天天迟到,下班干脆在单位附近吃完饭,转悠到10点以后再回家。阿勒泰路修路后,我觉得比起前年出门开车一个半小时,今年反而还用不了那么久,我就是7日那天早上上班花了将近一个小时,这几天越来越快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沿线居民对于修路都非常理解,也在以非常乐观的态度面对施工。家住春熙巷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公交车站就在家门口,现在门口修路了,就是多走个几百米到克拉玛依西街去坐公交车,就当锻炼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