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路将建成公交绿色走廊

31.08.2015  10:09

  乌鲁木齐市实施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时,首次提出了公交绿色走廊的概念。

  新疆网讯   昨日,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介绍,为何以走廊的形式提出,主要出自世界银行项目的立意,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提出了公交绿色走廊的概念。

  这次BRT4号线与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同步建设完成,而BRT4号线及BRT6号线则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城市一体化公交走廊的子项目。

  BRT4号线是一条南北向走廊,贯穿主城区,服务北部的新区和南部的老区。北起机械厂站,终点三屯碑站,全长19.8公里,共设置27个站点。其中今年建设的BRT4号线一期工程长14.178公里,设置19个站点。由于途经阿勒泰路及西北路,恰好在高架桥下设置BRT专用道,共有10个站点。

  和BRT专用道有何不同

  公交绿色走廊和原来BRT专用道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其实公交绿色走廊不是“两条专用车道”或某区域内局部路段的简单概念,除专用道外,其外延包括公交站点、路段、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沿街出入口管理控制、路侧停靠设施、标志标线和隔离等配套的道路交通工程设施体系。

  阿勒泰路-西北路位于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沿线有大量的商办、居住、公建设施,走廊建设涉及到既有交通设施的利用与改造,包括道路车行道、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等。因此,在公交走廊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沿线各类设施,并合理利用其既有交通设施。

  参与设计阿勒泰路高架桥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蒋春海介绍,阿勒泰路沿线10个BRT车站,除苏州西街车站受建设条件限制采用平面过街以外,其余9个站点可通过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过街,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绿色走廊不仅仅是服务于BRT、公交车,还要同时服务于小汽车、行人和停车等多种交通功能。

  此次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改造范围从河南西路至西虹路,全长约7.4公里,新建高架道路长度为5.7公里。改造后的道路功能定位为生活性主干路,同时承担绿色公交走廊功能。

  虽然阿勒泰路新建了高架桥,但并没有将其列入城市快速路网中。短短5公里多的高架桥,设置了16条匝道,相当于每700多米设置一对匝道。这主要考虑到改造后的道路首先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需要,兼顾周边路网交通但又不能过多吸引车流。

  每到下雨天,市民往往会在朋友圈调侃,阿勒泰路逢雨必积水。所以此次改造过程中,新建雨水、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7类9趟管线。部分相交道路的路口也进行渠化改造,如与新医路西延预留和衔接。在满足BRT4号线的建设及保证社会车道规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状主辅绿化带内近20年树龄的榆树。

  公交运营车速提高

  在世界银行项目规划设计中提到,一体化公交走廊设计是否合理,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公交走廊运营效益、城市发展、建设成本三个方面。

  而公交走廊运营效益的核心是公交运营车速。公交运营车速的提高,将缩短走廊内公交使用者的出行时间,保障公交车辆到达准点率,居民出行也将由其他机动化方式向公交方式转移。也就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将更多市民从私家车请到公交车上。

  当然,公交走廊运营效益的受益对象,不仅包括走廊沿线的公交使用者,还将惠及走廊上其他交通方式使用者。

  改造后,阿勒泰路及西北路将形成“高架+地面+BRT专用道”组合式断面形式,可以让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影响。如果能促使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那么现状拥挤的道路空间得到有效释放,其他车辆车速将明显提高,惠及全路网的居民出行。同时,车速提高可节省出行时间,引导城市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新区疏散。

  专用道、公交站点、行人过街、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完善,最终让阿勒泰路-西北路体现出“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绿色出行”的城市交通建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