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最后的无电村通电之后
新疆日报网讯 记者李学维报道:阿勒泰最后一个无电村民生工程的建设给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到底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8月30日,笔者在走访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塔尔郎村时,听到了农牧民的心声。
走进8月的塔尔郎,一排排小树苗,一栋栋崭新的房子,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电杆、闪亮的银线交相辉映,旁边还有一群正在玩耍的哈萨克儿童,用他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自己的幸福童年。
别克书记的快乐
“去年通电到现在,我们村大部分牧民都买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村子里的牧民还建了宾馆、餐厅,6月份都开始营业了。刮风下雨时,过路的人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吃住了……”面对笔者,村支部书记别克的快乐溢于言表。
塔尔郎输变电工程是2013年阿勒泰供电公司确定的重点民生电网建设项目,总投资1768万元,建成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1兆伏安;建成35千伏及以下线路29千米;10千伏及以下线路50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6台、1.2兆伏安,解决了301户、1054名农牧民的用电问题。通电后,这里的农牧民真正享受到了电气化带来的好处,生活随之发生了新变化。
餐厅老板的喜悦
“电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以前,我出去打零工,家也无法照顾,累死累活每月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回家看到我们村架设的电线快送电了,我兴奋的几天几夜都睡不着,早早地便跑到切木尔切克镇供电所,递交了用电申请书,没想到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如今,我开的餐厅吃饭的客人很多。” 餐厅老板王建新高兴地说。
电“通”深山消除无电村
如今,走进塔尔郎村,几年前的昏暗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灯光与农牧民的笑脸。牧民加尔恒高兴地对笔者说:“以前,我们都要到很远的河道拉水吃,现在村子里建了集中供水站,不用跑那么远了。夏天我们隔夜保存食物,都要放到水桶里,很多时候还是坏掉了……现在,很多牧民家用上了冰箱、冰柜,看上了大彩电,煮饭还有电磁炉,洗衣服有洗衣机,日子已经越来越好了。”
据悉,为了保证阿勒泰最后一个无电村农牧民早日用上电,电力职工不畏烈日、严寒,不怕蚊虫叮咬,攻坚破难,最终结束了塔尔村无电的历史,成就了一个因电而变,一个因电而富的无电村。这是电力公司电网发展的缩影,更是一个贫困牧民村过上幸福红火日子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