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甫·亚克甫:用新疆人的经历讲述中国故事
在“微时代”“自媒体”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认知。“在北京的新疆人”通过分享、传播、表达与围观所形成的舆论力量,传递着新疆正能量的价值观,化解误解与隔阂,增进沟通与信任。
“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的运营者是阿利甫·亚克甫,一个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维吾尔族“80后”。
应运而生的“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
阿利甫俊朗帅气,白皙的面庞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阿利甫有一个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大家庭。上个世纪60年代初,阿利甫的爷爷亚克甫·司马义从新疆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一批清真厨师,许多国家元首都品尝过他主厨的清真美食。其后这个家族在北京繁衍散枝,目前已有了第四代传人,是14口人的大家庭。
像所有在内地的新疆人一样,他们的大家庭在北京愉快而平静地生活工作着,但偶尔也有困惑:“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好奇地问我,新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里的学生是不是在骑马上学?这些对新疆的不了解让我感到震惊,于是我找到班主任,申请了一堂课的时间,由我来为全班同学介绍新疆。我拿来了家里的画册和摄影集给大家传阅,并一一为他们讲述新疆的风土人情。”阿利甫说。这种记忆、经历一直伴随着他成年,像每一个离开家乡的新疆人一样,阿利甫无论走到哪里,都在介绍新疆。然而这种解释、传播的范围极其有限,阿利甫常常深感遗憾。
这也使阿利甫明白,距离、陌生会产生恐惧和误解。新疆及新疆人,对阿利甫来说很熟悉,而对于内地人来说有些遥远、难亲近。“新疆人是中国公民的一分子,大家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尽管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我们都以自己的祖国为荣,都在为自己的家乡奋斗,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作为维吾尔族人,我爱祖国、爱北京、爱新疆,我愿意搭建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了解的小平台,为内地的朋友介绍新疆,为新疆的同胞介绍北京,为新疆做些积极有益的事。“阿利甫说。
“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由此应运而生。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认知
阿利甫在“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中设立了很多话题,其中“每天给你介绍一个维吾尔族人”最受注目,很多人是通过这个微博被更多人所熟知的。
尤丽都孜·司地克和库妮都孜·司地克是一对美丽的双胞胎姐妹,曾经是中央歌舞团专业演员,后来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硕博连读。这对姐妹热心公益,读书期间,用打工赚来的钱积极从事公益事业。近两年,她们与腾讯公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过“帮扶困境中的新疆小学”“救助昏迷中的新疆学子”“温暖新疆和田贫困生”等活动。阿利甫偶然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在微博中介绍了这对低调做公益的姐妹,引起一些媒体报道,在网络上也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网友们赞叹这对姐妹,也关注着姐妹俩的慈善事业。
热爱艺术和哲学的再努娜·艾尔肯,从西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做一名送签员的工作。她每天要做很多申请签证的资料准备工作,从2005年到2007年每天都跑大使馆送签证取签证,经她手的护照超过1万本。为了整理各个国家大使馆签证的信息并时常更新,她跑遍了70个国家的驻京大使馆,一做就是七年。她凭借自身努力目前就职于全球最大石油公司阿美远东(aramco)公共关系部。阿利甫在微博中介绍她后,她的粉丝一夜之间涨了1000个。
阿利甫的妹夫阿迪力也参与了“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的管理与运营,他是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原创型说唱歌手,他创作的《买买提》是北漂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在网络热播后引起极大反响。
曾在美国留学的阿里玛斯·甫拉提毕业后回到新疆创业,在新疆接连开了三家维米粒新疆民族快餐店。他的创业经历经阿利甫在微博中介绍后,引起近千人的转发。
阿利甫的父亲从到北京时不会一句汉语,到现在已用汉语写作诗词,出版了两本诗集;阿利甫的姐姐阿迪娜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她的丈夫热西提·吐尔逊曾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法语主播兼记者,能熟练应用汉语、维吾尔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而阿利甫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外语专业,曾在联想、国家投资开发集团等单位工作过,目前在北京鸿蕴泷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理财销售总监。
这些在微博中呈现的新疆人,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无一不怀揣着梦想,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积极融入主流文化和现代生活中。他们在寻求自我价值时,赢得了更多尊重的目光,定义着新疆人的形象。阿利甫说,微博中所呈现的新疆人的故事,其实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故事,用新疆人的经历讲述中国故事,能引起共鸣、增进了解。
“特殊网民”的自律与担当
两年来,这个微博还成为新疆文化交流、新疆特色农产品展示的平台,是新疆人互助、实施公益活动的平台。
“同胞婚介”话题曾创下了20多万的点击量,全国200多个各族年轻人互相在此介绍自己,寻觅着自己的伴侣;“少数民族工作帖”板块介绍着大量招聘、求职信息,实用有效;“餐饮”板块,介绍着遍布北京的新疆餐馆。微博中每个相关帖子都能引来新疆人的热烈反响,大家更是相互转告,分享着自己新发现的餐馆及就餐的体会。
公益也是微博中重要的内容。最初,阿利甫只是自发地救助一些前来北京看病的新疆老乡,他们因为语言不通,经济能力不足,在来京看病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阿利甫常常放下工作请假去全程照顾他们,从火车站接站到医院挂号看病,再到医院附近找住所。渐渐地,他开始向微博粉丝们寻求帮助,组建了在北京的新疆人慈善群,召集在北京的爱心志愿者,帮忙翻译、爱心捐款,“这些志愿者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来北京出差的公务员,也有从外地专门请假跑到北京来帮忙的好心人,往往是一呼百应,他们让我看到爱的力量,让我感动,我希望可以通过微博传递这些爱的力量。”阿利甫说。
2014年,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学的一位维吾尔族女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她的舍友通过“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找到阿利甫寻求帮助,很短的时间,在微博上就募集了10万元。众多网友的爱心虽然最终没能挽回女学生的生命,但网友们热心公益的爱心温暖着阿利甫及每个参与者的心。
“微慈善”也是引起更多共鸣及响应的话题。每年10月,阿利甫及网友们会启动为新疆贫困地区捐冬衣活动,他和朋友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开车到网友们捐赠地点取来衣物寄往新疆,每次都能募集到数百公斤的冬衣。目前“微慈善”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资助新疆各族求学的学子和创业的大学生。
阿利甫线上线下地忙碌着,他不断学习、努力充实微博的内容,拓展微博的新形式。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智慧与时间。他说这是他作为“特殊网民”的责任,为了责任,他理当自律与担当。
“特殊网民”是指网络红人、微博“大V”。随着“在北京的新疆人”微博的影响力的扩大,阿利甫有了5.5万的粉丝,他也被媒体关注着,曾被《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过,他的粉丝也曾在一夜之间增长过千,这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一个微博的运营不仅事关学识与财富,更主要的是看他的社会责任。粉丝越多,就应自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阿利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