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 新疆故事】阳光洒满康庄道
新疆和平解放后,帕哈太里克乡作为喀什土地改革的先期试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在庆祝土改胜利的大会上,分得土地翻身作主的全体农民请诗人铁衣甫江代笔,向毛泽东同志写信表达敬意。 8月30日,毛泽东复信给帕哈太克里的乡亲们,鼓励他们“在爱国丰产的口号之下,更加团结,努力生产,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老党员居玛·阿布来提动情地说:“63年了,帕哈太里克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孙子上学不要钱。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阳光的温暖;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此时此刻,这位老党员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话。
自治区成立60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1955年到2014年,全疆人均生产总值由98美元上升到7037美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新疆辉煌60年》总序中所写:60年来,党中央给予新疆特殊关怀和支持,全国人民给予新疆无私支援帮助,新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把一个昔日变乱相寻、积贫积弱的旧新疆,建设成为稳定和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新疆。
金秋,谷黄棉白、果红瓜绿,穿行于天山南北一块块如画绿洲,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沃土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族人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伟大祖国是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A 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
有一份深沉的情怀,萦系着天山南北2200万各族群众。
有一种历史的担当,引领着新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9月6日,在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原自治区政协主席贾那布尔翻开相册,深情凝视1962年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接见中央党校新疆班学员时的合影:“我是牧民的儿子,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亲眼见证了新疆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巨大变化,真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中央对新疆的重视和支持始终如一、一以贯之。”
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
新疆的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因如此,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牵动着中南海的心——
1963年,毛泽东同志约请周恩来等讨论新疆问题时指出,“在新疆,第一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要注意搞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
1981年,当改革春风吹拂天山南北时,邓小平同志来到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哈萨克牧民哈斯木至今还记得邓小平说的话:以后改革开放了,门开得大大的,地也有了,草场也有了,羊也有了,房子也有了,学校也有了。
那一年,77岁的邓小平在新疆考察期间,进牧场、下农田、看工厂,来到军垦战士中间,更加坚定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的决心。
兵团的恢复使数百个新兴居民点在亘古荒原上崛起,形成我国内陆干旱地区独特的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成为新疆重要的生产建设力量和维护稳定力量。
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对新疆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央决定实施倾斜政策,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新疆更多的支持。
2004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2007年,国务院下发32号文件,全面、系统地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规定。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习近平 同志就到过新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新疆这片土地,牵挂着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工作先后作出30多次指示和批示,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人民利益工作。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疆考察,深入乡村、企业、部队、学校、基层派出所、清真寺和兵团,对做好新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党建进行调研指导。
一个月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确定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方略,强调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切实改善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党和国家及时制定和实施了多项特殊优惠政策,向新疆倾斜。仅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对新疆政策及资金的支持多达68项;建国以来中央财政拨付新疆财政补助和建设资金逾万亿元。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是2200万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迫切期盼,也是13亿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
B 举全国之力支援新疆建设美丽家园
“那时,新疆没有一条公路,不产一斤钢铁,是全国兄弟省市支援了我们,才有了新疆的辉煌。今天,我们要铭记祖国和人民的无私援助!”9月2日,哈密退休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感慨万分。
正如所言,60年来在祖国的怀抱里,新疆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除了中央的财力支持,祖国各地大量人力资源也向新疆倾斜。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迅速改变新疆人才匮乏的局面,党和国家为新疆输送各行各业人的大批人才。
当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大军进疆,缩衣节食开展生产建设,新疆工业和农业由此起步。将军来到一条多石的河边,指着一片荒漠戈壁说:“我们就在这里创业,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吧!”于是有了“戈壁惊开新世界”的奇迹——石河子今天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绿城。
82岁的金茂芳是新疆第一代女拖拉机手,说起当年跟随王震建设石河子一脸自豪:“从1958年到1964年,我用7年完成了20年的任务。”她被选为“新中国屯垦戍边百位感动兵团人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90万知青,用最大的热情和干劲建设第二故乡,成为兵团屯垦大军的生力军。
从1997年开始,承担援疆任务的省市、部委和企业,先后选派8批共11000多人到新疆工作;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多名干部人才支援边疆建设。
“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全国大局,决不仅仅是新疆一个地区的事,而是全党全国的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对援疆工作领会深刻。
19援疆省市和53家中央企业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等因素优势带动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截止2014年底,累计引进经济合作项目4880个,到位资金达6825.98亿元,宜化、徐工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这半年来,广东援疆指挥部总指挥方利旭一直在内地与南疆之间奔波,忙着落实“200万纺锭服装产业园”,这是广东新一轮援疆的标杆项目。他说,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四五万人就业,项目所在的兵团三师草湖镇,也将成为可容纳10万人口的纺织城。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艾尔木东乡,有一座占地4420亩的大型企业,但它“不占一分耕地,不砍一棵树,不影响一户居民。”由山钢集团莱芜钢铁投资26.8亿元建造的钢铁企业,是迄今为止南疆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之一。
阿卜杜热西提·麦麦提终于有机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这里得到了一份工作。“援疆把金凤凰引进了山沟,我们农民也成了钢铁工人。”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扩大新疆同中亚的经贸合作提上议事日程。
“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既是桥头堡,又是核心地带。总书记描绘的美好蓝图令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大潮奔涌,惊涛拍岸。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景象,怎能不让每一个新疆人心潮澎湃、血脉贲张?
各族群众将党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持化为“我能行”“奋斗改变命运”“变化变革、敢于担当”“新疆速度、新疆效率、新疆形象”“率先跨越、率先小康”等信念精神,外化为遍布全疆各地的厂房车间、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养殖基地和一个个和谐文明的社区与幸福乡村。
C 以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让群众得实惠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9月2日,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帕米尔高原时, 乌恰县黑孜苇乡康西维尔村村民居来提·库尔班一家吃着香喷喷的手抓肉。今天值得纪念,一年前全家从山里搬进了牧民新村。“山里的日子太苦,住的是石头房,烧的是牛粪团。搬进牧民新村,用上天然气,再也不用烧牛粪做饭了。” 居来提说。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必须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委书记张金标理解透彻。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民生优先,群众第一”作为执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实施意见》、实施“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春风吹拂天山南北,温暖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张春贤曾多次在会上强调民生问题,“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民生来画圈。”从2010年起,连续四年的“民生建设年”,以工程化的形式大力推进。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卫介绍:“仅2014年,全疆共投入600多亿,实施了150项民生工程,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家’的民生保障。”
五年间,共有232个项目先后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序列,每一项都是老百姓所思所盼,每一件都是群众所想所念。
乌什县南关社区的沙艾提汉·尼亚孜老人是一名五七工,2010年以前,他最发愁的是养老问题。
2010年,张春贤主持专门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问题。随后不到一周,自治区试行办法出台,全疆26.5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终要体现到群众生活的改善上来。经过五年建设,住房、就业、社保、合作医疗……这些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民生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986.32亿元资金投入建设安居富民工程,126.23万户、480万名农牧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
累计投入1279.61亿元,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24.4万套,建成87.08万套,207万城镇居民喜迁新居;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运,两年供气逾16亿立方米,解决了南疆三地州400多万居民用气;
新农合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农牧民和贫困人口参合率分别达99%、100%;
南疆四地州基本实现14年免费教育,以内高班、内职班等培养形式在内地发达省市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10万余人;
每年有200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转移就业。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的提升,是对这种发展最好的评价:
“幸好住进了新房,一家人才平安无事,真要感谢党和国家阿!”于田县阿羌乡皮什盖村民库尔班·哈森心有余悸又充满感激。2014年春天,于田县发生7.3级强烈地震,幸运的是住进了安居富民房,受灾群众零伤亡 。
“我以前没有工作,进入服装公司后,每月能挣2000多元。”伊宁市塔斯布拉克民族服装厂员工沙哈古丽谈起就业带来的变化,一脸幸福。
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挣得上钱,养得了老……近年来,自治区共公财政70%以上的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民生建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实惠。
“只要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实现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说。
每逢周二,“刀郎之乡”麦盖提县库木库都克村的村民,都会来到村委会大院,弹起都塔尔,参与维吾尔族特有的歌舞聚会——“麦西来甫”,驱散一周来耕作的辛劳。
9月8日傍晚,库木库都克村的村民又聚在一起,民间艺人艾麦尔·阿卜拉弹起都塔尔唱出了心中的歌:
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
各族儿女幸福地成长;
让美好的希望展翅飞翔吧,
祝福你!洒满阳光的新疆……
感怀*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
在自治区成立30年之时,著名诗人赛福鼎·艾则孜饱蘸笔墨深情抒怀:30年前,你刚睡进黄金的摇篮,像婴儿在襁褓中幸福地成长。慈祥的母亲促使你健康发育,今天大家为你长大成人欢庆举觞。
赛福鼎·艾则孜的动人诗句,表达了新疆各族群众此时此刻的心情:在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的心情像蓝天一样开朗,我们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高兴,因为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新疆经济社会空前发展,把一个昔日变乱相寻、积贫积弱的旧新疆,建设成稳定和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新疆。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欢喜,因为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我们天天都处在变化之中,山在变,水在变,人在变……几乎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我们会惊讶而言“变化多快呀!”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自豪,因为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上了一条发展进步、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个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的大美新疆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振奋,因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发展的难得机遇和优势,最大最新的机遇便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党全国立足战略高度,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谋划长远之策。
长风拂云,雨露泽芬芳;秋朗日丽,菊绽红叶新。
乘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东风,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在天山南北徐徐展开:全疆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励精图治,力行固本之举;各族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齐建久安之势;四海俊杰汇聚边陲,和衷共济,共成长治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