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谈长篇小说“向内转”之后:还须时间检验
就文学体裁而言,这十几年来,长篇小说无疑是时代文学的中心与主角。经过十几年的平稳发展,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涌现了许多新的特质,收获了一大批可与世界文学对话的优秀作品,百川汇海,景象繁荣。但文学界对它的研究相对滞后,单个作品、单个现象的评论不少,整体性、规律性的研究却鲜有人涉足。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作家出版社)的出版切合了当前的需要。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进行系统性、整体性、专题性、学理性研究的专著,作者在掌握了大量学术资料和第一手阅读的基础上,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发,归纳出文体发展的历史脉络、总体趋势、美学规律、微观表现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作者把“文体的本质是人造物”确立为本书的理论出发点,体现了他的理论直觉。通过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十几种定义和考察“文体”的词源,作者提出一个新界定:“文体作为文学作品中人造物的一部分,规定作品的艺术特质,与作家的认知方式和现实世界存在一种间接的、隐性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文体具有直接的人为性、间接的社会性。这个界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过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建立在反映论上的,形式是对社会历史意识的被动反映,被视为“容器”。这是违反艺术规律的。每个作家认识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他所创造的文体就不一样。归根究底,文体是作家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从文体的新界定出发,作者离析出叙述、结构和话语三个基本范畴,明确了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的对象。
其次,作者提出“长篇小说文体向内转”的核心观点,体现了文学史意识和对文学发展动向的直觉。所谓“向内转”,指文体开始向小说的精神内核靠拢,形式和内容建立了一种声息相通的默契和对应关系。作者把新世纪长篇小说置于近30年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透视长篇小说文体在3个10年的不同形态,如上世纪80年代是萌发期,90年代是扬厉期,新世纪是沉淀期,从而在文体演进的历史脉络中揭示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美学转向。他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由绚烂归于平淡,开始“向内转”,越来越内在化,文体的美表现为“有意味的形式”和不事张扬的自然美。据我的观察,近年来一部分长篇小说确实经历了一个内化过程,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体化,不再分开。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只有谈怎么写才是先锋的、新潮的,才是讲文学性的,谈写什么立即就被视为落伍。而现在作家对文体问题体会已经很深了,文体在悄悄地前进。
再次,作者采取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结合的办法,致力于发现文学自身规律,体现了较好的艺术直觉。确立了“向内转”的观点之后,所有分论点和文本分析都围绕这个中心观点,在一些细部的论述论证当中,不时闪现着火花和创见。如揭示长篇小说和市场经济的血缘关系,认为它实际上是为市场而生、与新时代同时发生的一种文体,具有和新时代一样的青春活力与勃勃生机,在不久的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个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这是对长篇小说未来走向的大胆预言,似乎正为近年来的创作所应验。
这本批评专著是当前文体研究的一个新探索,但我仍感到有一些不足,如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整体上有“拔高”倾向,多少有点以热情代替冷静的求证。须知,新世纪长篇小说也是分层次的,不可一概而论。更何况,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是否一定已经超越了现当代的所有时期,还须时间检验。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