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长大:无论去了哪儿,都还是想新疆

12.06.2015  12:01

  我出生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在疏附县一中上完高中后,1984年,考上了喀什师范学院。在大学学习了两年汉语后,我有幸赶上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的少数民族班招生,我和班里30多个少数民族同学于1986年到成都的气象学院学习了天气预报专业,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

   带着故乡情去生活

  和我们同去成都学习专业知识的只有两个自治区气象局的老师和两个少数民族厨师,可到了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学校里,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起居都受到照顾。当时,大学生的伙食费是每人30元钱,自治区气象局还给每个学生额外补助30元钱,我们的生活费基本不用发愁。

  生活条件好,我们对新地方的陌生感也少了。渐渐地,我们开始用愉快的心情,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新疆人,尤其是少数民族最喜欢唱歌跳舞,那时,我们就经常拉着其他班级的汉族学生一起搞联谊活动。他们到我们宿舍来,我们到他们宿舍去……我们和学校里各民族同学串着门、聊着天,一天天过得很快乐。

  为了学好汉语,我们少数民族学生还会接受老师的精心安排,主动住进了汉族同学的宿舍。那时,每个宿舍有两个汉族同学,两个少数民族同学,我们学习、生活都在一起,相处下来,汉语水平提高了,舍友之间也更亲近了。

  我第二次去内地,是在2010年,有幸赶上了少数民族特培计划,去南京大学继续深造。那时候,我和一个姓萧的汉族同学住在一起,他能力很强,他一开始回到宿舍总不爱说话,不是忙专业,就是忙着操作计算机。

  我和大多数新疆人一样,爱热闹,爱与人亲近,经常找各种话题与他分享。慢慢地,他的话匣子打开了,生活、工作等等,各种话题我们都可以交流了。于是,我就问他,他眼中的新疆是什么样的?一些内地人因为不了解新疆,在新疆发生了暴力恐怖事件后,很惧怕去新疆,他难免也有些想法。

  我作为一个新疆人,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有一种故乡情结,就像大学时拉着汉族同学唱歌跳舞一样,我希望更多人看到新疆的美。那时候,我就尽力向他澄清人们对新疆的误解,告诉他真正的新疆人是热情好客的,各民族是和睦相处的。

  “如果你愿意去,我带你去看看。”在南京的日子里,我和萧同学成为好朋友,还许下了这样的约定。不过,后来他因为工作需要去了加拿大,约定没有实现。但是,直到现在我们都有联系,经常在QQ上聊专业,也聊新疆的生活。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