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乌鲁木齐在地图上一天天“长大”
刘天视翻阅最新版的《乌鲁木齐城区地图》
一座城市,不论它有多么大的变化,最终都会集中反映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对于乌鲁木齐矿务局苇湖梁煤矿72岁的退休职工刘天视来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地图中发现城市、记录城市。
近30年来,他凭着一腔热情,收藏了100多幅各式各样的乌鲁木齐城区地图,从1947年出版的《迪化市街图》到2015年版《乌鲁木齐城区地图》一应俱全。在刘天视老人眼中,一幅幅地图就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新疆网讯(记者陈雪红摄影报道)
向导
我是1986年开始收藏地图的,那时候因工作原因我经常去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地,就是买一幅当地地图作为“向导”。
1986年4月,我被派到北京学习时,想和同学们结伴游长城。为了节省开支,我买了一张当地地图,研究后发现,如果坐公交车去长城会比坐火车去便宜一半,于是,我带着三四个同学,在地图的指引下,开始乘公交车去长城。
这次游长城的经历,让我慢慢地养成了搜集地图的习惯,特别对各个版本的乌鲁木齐地图情有独钟。
我收藏历史最久远的一张地图是1947年出版的《迪化市街图》。那时候,整个城区在地图上只有巴掌那么大,乌鲁木齐市区域被城墙的标识围裹起来,不规则五边形的边缘是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市只有6座小楼,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整个市区的面积也就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人。
到了19世纪50年代,城市公用事业、市政设施以及商业逐步发展起来,人们生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1959年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乌鲁木齐市城市基本没什么建筑。
到了1965年,人们从当时出版的《乌鲁木齐市区街道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城墙已经逐渐外扩,城区周边原本稀稀落落的建筑开始增多,但那时的乌鲁木齐城区范围还是很小,公交线路只有15条,新修的河滩路全部长度才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