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扩张受限冲销坏账承压 银行多渠道补血超6000亿
专家称,实体经济过度依赖银行放贷的间接融资模式不可持续。
尽管银行再融资不足为奇,但作为承担“输血”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资金平台,今年银行资本金压力空前。
记者从中国债券信息网所披露公告统计发现,截至9月25日,有27家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融资,规模达3074亿元,仅8月、9月就有13家银行招标发债募资。
近期还有6家银行陆续披露了优先股发行预案,计划的融资规模达3400亿元。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还公布了定向增发方案,分别将融资约80亿元、65亿元、32亿元,共计177亿元。粗略计算,今年银行的“补血”计划已达6651亿元,规模几乎是2013年的两倍。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指出,“大家现在都希望有更多的银行贷款来为国民经济服务,但是银行发放贷款是有风险资本约束的,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现在银行不断地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获得资本,就是要应付信贷不断扩张的需求。银行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充实资本金,要作为未来信贷扩张的资本,因此,银行补充资本金第一是要承担未来向社会进一步提供贷款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经济出现坏账做冲销准备。”
对于银行资本金压力制约放贷的情况,还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结构失衡,实体经济过度依赖银行放贷的间接融资模式已不可持续。
前不久,记者从多地调研了解到,2014年以来定向宽松的信贷政策背后,银行并未增加贷款投放,究其原因,银行高管普遍认为,在经济下行期有控风险的需要,找到好的信贷投放方向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方面是,资本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放贷动力。
江苏银行副行长朱达书就坦言,“国家给银行对小微、三农融资业务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银行资金来源方面得到了一定缓解,但银行要放贷除了资金流动性,还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这是最主要的约束之一,表内贷款都要占用资本金,因此,能够承受高成本融资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都走的是通道、理财渠道,这不占用银行资本金。”
然而,2014年以来,监管层收紧银行非标准化债权融资渠道,对银行表外隐藏信贷规模进行约束,银行不得不回归通过表内信贷去做融资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资本金补充的急迫性。
从银行目前的“补血”渠道来看,取代次级债之后,二级资本债成为最便捷的首选渠道,并且发行量明显从二季度开始激增,8月份达到小高峰。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都集中于8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分别为3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280亿元,共募资1280亿元。除此之外,上市银行还有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发行了两期),都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分别为37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162亿元、113亿元、150亿元,共募资1095亿元。
在优先股方面,工行、农行、中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披露的预案显示,将分别募资800亿元、800亿元、600亿元+65亿美元、3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共将募资34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14年内,中行计划先募集金额不超过320亿元;浦发银行计划先募集不超过150亿元;兴业银行计划先募集不超过130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银行业整体R O 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20%,利润增速在10%以上,足以覆盖优先股5%至10%的发行成本,且一级资本补充需求较为急迫,优先股的发行有望填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缺口超过2000亿元,缓解银行股的二级市场再融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估值的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趋势明显,2014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去年末上升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2013年末增长8个基点。在此情况下,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也空前加大,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上半年核销不良贷款达710亿元。
市场研究机构莫尼塔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至2018年16家上市银行的资本金缺口达8000亿,商业银行总体估计的资金缺口大约在12000亿左右。2018年银行体系坏账比当前水平每高1个百分点,银行就需要1万亿元左右的资金来核销坏账,如果到2018年银行体系坏账率上升到3%,商业银行总体需要补充的资金可能在3万亿左右。从这一角度来看解决银行惜贷和不良的问题要经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