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请缨援疆 “好医生”尹汉龙

18.09.2014  14:47

在吉林省柳河县提起尹汉龙,也许没有几个人会认识,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尹汉龙却是那里农牧民心中的“神医”,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不仅为当地的农牧民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组建了五官科,培养了一批成熟的医疗技术人员,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他是我们布尔津县眼病患者的救星,是‘光明使者’,按照哈萨克人的说法,他相当于我们的再生父母,因为他让我们重见光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的一名眼病患者这样描述尹汉龙。50岁开始,三年时间,两次援疆,巡诊5000余公里,坐诊、义诊服务患者万余人次,尹汉龙的诊室挂满了来自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他这样说:“在我这个年纪,名利早已不是心之所向。家人不用我照顾,可以说是无牵无挂。

1.年过半百请缨援疆:为免家人"扯后腿" 出发时才告诉妻女

精瘦的尹汉龙,在人群中不起眼,身材干瘦,皮肤晒得黝黑,戴着厚厚的眼镜,有着30多年的从医经验。

2010年对于尹汉龙来说是最高兴的一年。尹汉龙的父母、兄妹都在韩国首尔,有自己的家族企业,唯一的女儿复旦大学毕业后考上了英国一家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组织上分配了援疆任务。“当时院里商议后本打算让科副主任去,副主任是女同志,终归不是很方便,深思熟虑后,我主动向领导请缨。”尹汉龙说,为了避免家人扯后腿,直到宣布出发的那一刻,他才告诉妻女。“木已成舟,她们再反对也来不及了。”尹汉龙说。2010年11月,全省选派了105名援疆干部人才,已经50岁的尹汉龙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为了不让妻女担心,每次打电话,他总是说新疆的美景和淳朴的民情。

尹汉龙和同事正在为患者检查。资料图片

援疆工作刚开始时,50多岁的尹汉龙面临着各种不适应,饮食、气候、时差这些生活难题不说,单是语言障碍就给他带来了很多不便,作为朝鲜族的他,本来普通话说得就不利落,当地居民又多是少数民族,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给患者做检查时,尹汉龙没办法询问和了解病情。为防止漏诊、误诊,要对每一个眼病患者都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之后还要反复讲解多次才能说清病情,在新疆看一个病人的时间相当于在家乡给3个患者看病的时间。布尔津县是新疆出了名的老风口,风沙大、气候干,一个患者看下来,尹汉龙要喝好几杯水,才能保证嘴唇不干裂出血。尽管这样,尹汉龙还是细致耐心地对待每名患者。

在尹汉龙援疆之前,国家每年免费赠送给布尔津县很多医疗器械,但是,这里的医疗条件却始终很差。原来,这里真正缺少的是医术好的医生。先进的设备到了这里,也没人会使用。很多眼病患者了解这些情况,也不信任医院,经常来办理转院手续。自从尹汉龙来到这里后,这种状况很快发生了改变,不但让医疗器械派上了大用处,还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