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子为照顾残疾养母 辞职离婚
她的童年
出生几天被送到了麻风村
1987年,盐城阜宁县吴滩镇才河村的沈阳和戴进兰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依然是个女娃。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沈阳夫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但凡只要有一点能力,我们不会将她送人的。”夫妻两人商量后,决定将这个女婴送给别人抚养。
就这样,出生才几天的施丽萍来到了养母施小花身边。施小花小时候就患有麻风病,一直住在位于阜宁县郭墅镇草东村的残老康复中心。“抱养施丽萍时她已经49岁,那时这里叫麻风村。”74岁的顾正木是阜宁县残老康复中心的负责人,他还记得施丽萍刚被抱来时的情形,出生才几天,施小花从床上抱起她,由于手脚都残疾,一下没抱好,孩子还掉在了地上。“一个残疾人养个孩子非常不易,好不容易带大,然后给孩子上学。”顾正木说,麻风村的老人们都是看着施丽萍长大的,她从小就特别懂事,“施小花行动不方便,大部分活都被她一个人做了。”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施丽萍显得平静而自然,没有丝毫抱怨,甚至还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到一丝满足。“养母因为腿脚不便,虽然没有送我上过学,但是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站在路边等我,那时我就会很高兴。”施丽萍回忆。
13岁就能给病人扎针挂水
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施丽萍,不但早早就做家务和农活,还学会照顾康复中心的老人们。
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发达,麻风村里有一个专门的赤脚医生,负责为生病的老人挂水,但是因为医生是麻风病患者,他的一只手也残疾,每次挂水都很不方便,病人要被扎好多针才成功,有的老人生病,眼看呼吸越来越弱,但是针却一直扎不下去。见此情形,13岁的施丽萍就向赤脚医生提出,“我是个手脚健全的人,挂水什么的肯定比你们方便些,要不你教教我。”在了解到一些挂水的基本要领之后,施丽萍在旁人的指导下渐渐地熟练起来。几个月之后,她便能独当一面,院里只要一有老人病情发作,施丽萍就会赶过去扎针,并且成功率很高。
“我习惯了,只要一摸,就能找到血管,一针就回血。”谈起扎针,施丽萍颇有专家风范。“因为麻风病人不像普通病人,他们的皮肤和神经都发生萎缩病变,扎针的时候不容易找准,而且扎进去不回血也不行。
她的回报
舍不得养母回到残老院
在施丽萍13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亲生父母找到了她,而此时施丽萍的亲生父母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我们一直不知道女儿被送到了麻风村。”看到女儿小小年纪什么都会做,她的父母既欣慰又心疼,非要把女儿带回自己身边。
然而,此时的施丽萍和施小花感情深厚,不愿分开。在养母的支持下,虽然在老家念书,但是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施丽萍都要回到残老院去陪养母,亲生父母见此情景,也理解了女儿。于是,14岁的时候,施丽萍告别亲生父母,重新回到了残老院里,和养母一起生活。
在施丽萍17岁那年,养母因为不小心,将自己小腿摔断,而此时,施丽萍的亲生父母也不在身边,孤立无援的她只能一个人背起养母一步一步往医院走去。“医生诊断后要求截肢,并且要立即手术,叫我联系家属签字。”回忆起那件事,施丽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手足无措的样子。
“有一回施小花生病要挂水,药水必须要在医院配好,她拿到残老院去挂,来回三十几里路就骑自行车,整整一个月,结果把施小花救回来,她自己病倒了。”谈起施丽萍对养母的孝顺,残老院里的老人都能讲出几件事情。
在政府和好心人的资助下,施丽萍上完初中后又上了两年职业高中,随后,被学校推荐到外地就业。“她20岁左右的时候,去过苏州和上海工作,只要听说养母生病需要照顾,她总是辞职回家,所以工作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施丽萍对养母的孝心,让邻居们称赞不已,“无论刮风下雨,她都是一个人背着养母去医院。”邻居董有兰感慨道:“我亲女儿都做不到。”
女大当嫁,施丽萍将自己的婚姻和养母“捆绑”在一起。“别人给我介绍对象时,我提的要求就是要接受我的养母,我要带着她一起生活。”施丽萍说,这样的条件,难倒了许多前来相亲的人。
直到2011年,24岁的施丽萍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丈夫在盐城市区买了房子,也同意她将养母接到一起生活。“我结婚了,母亲非常高兴。”施丽萍说,母亲来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商品房在3楼,“我每天都会背母亲下楼去散散步。”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养母是麻风病人,加上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慢慢地家庭里发生了矛盾,最终,施丽萍和丈夫选择了和平分手,已经1岁的儿子归丈夫,她带着养母离开了盐城市区。“也不是谁的原因,我能理解,毕竟周围邻居或者亲戚也会有些说法,也要理解人家,我有时间也去看看儿子。”施丽萍将离婚的事情一直瞒着养母,“我到现在还没有将离婚的消息告诉她,怕她知道后伤心。”
如今,身边也有不少人想给施丽萍介绍对象,施丽萍说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把养母带在身边。“我早就把她当作亲人了,我要服侍她到终老,这是我的责任。”施丽萍坚定地说。“她比亲闺女还要亲,我能活这么久,都是受她照顾的。”躺在床上的施小花,这样夸赞养女。
为照顾养母,她无奈离婚
亲生父母和她一起照顾养母
今年的施小花已经77岁,不仅有麻风病,还伴有哮喘、心衰、脑梗等疾病,时常需要吃药挂水,严重时还要去医院。不仅需要人精心照料,看病的开销也让施丽萍有些招架不住。让施丽萍高兴的是,自从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认后,他们也时常资助她们母女俩,“加上村里的报销部分,看病倒也没什么压力。”
在施丽萍的感召下,她的亲生父母也加入了照顾养母的行列。“我们找到女儿后,就把施丽萍接回家读书,为了让她放心施小花,还在老家那边专门盖了房子让施小花居住,可是她不肯过来。”施丽萍的亲生母亲戴进兰说,如今施小花身体不好,他们经常买些营养品去看望,还花钱请了护工,帮助女儿一起照顾养母。
“施丽萍真不容易,一个女孩能做到这样十分感人。”施小花的户口所在地阜宁县开发区花园街道劳动居委会书记孙兴武说,施小花是村里的五保户,去年住院的时候,要请护工,一听说是麻风病人,200块钱一天都没人愿意干,最后施丽萍辞了工作来服侍。
施丽萍清楚地记得在她18岁的时候,亲生母亲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她和施小花同时掉下河,先救谁?“我当时脱口而出,真是想都没想,就说施小花。”虽然母亲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施丽萍还是看出了母亲的一丝失落。“我跟妈妈说,你生了我,有恩情;施小花养了我,也有恩情,人要报恩呢。后来妈妈也说我说得对。”
责任编辑:俞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