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合8处老地名将有“身份证”
瓜埠、专诸巷、果老滩、米巷、达家巷、浮桥、龙池、龙袍,这些耳熟能详的六合老地名,背后蕴藏怎样的历史故事?昨天,记者从六合区文广局了解到,包括瓜埠在内的8处老地名将被做成标识碑(牌)立于六合街头巷尾,让一批行将湮没的老地名重放光彩。
“瓜步”之名最早见诸《晋书》,“步”应读作“浦”,明后才改为瓜埠;米巷不卖米,而是为了纪念宋代书法家米芾;浮桥是清过去龙津桥故址,因南宋时六合知县龚相搭建“浮航”而更名……据介绍,去年9月,六合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历史地名,按政区、古街巷(古村落)、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古建筑等6种类别共收集69条地名,并邀请地名办、地方志、文广局等部门专家从古悠度、知名度、文化含量度、文化独特度、文化普遍价值及传承价值方面考量、甄选,又补充了达家巷、妯娌等部分有价值的历史地名,最终形成六合区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保护名录共55条,其中政区3条、古街巷古村落28条、山川4条、河流1条、名胜古迹16条、古建筑3条,每条地名都作了简要介绍,涵盖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行政区域地名、道路地名和古代名人、纪念地、旅游地地名等方面,其中不乏有文庙、灵岩禅寺、万寿宫等耳熟能详的名录。首批竖碑的老地名,就在这份“家谱”中优先被挑选出。
六合区文化广电局文化遗产科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一批见证历史、承载文化的老地名正在不断消失,希望通过竖碑的方式,加深游客对六合深层次的了解,也增强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
为提高老地名立碑(牌)说明文字的准确性,文史方面颇有研究的骆远荣查阅大量典籍,确定了释文,现将8处拟设碑(牌)地名的说明文字予以公示,10月前,将完成第一批碑(牌)的设置工作,后期,六合区还将陆续对其他老地名进行竖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