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的扶贫路——记新疆兵团托云牧场职工克里木·依莫拉洪
20多年如一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退休职工克里木·依莫拉洪帮困扶贫、捐资助学,把温暖和光明带给了天山深处的人们,帮助大家走向了幸福生活。如今,年近八旬的他依然眷恋着这方土地,只要他有能力,还会伸出援助之手。
托云牧场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是新疆兵团第三师唯一的边境一线牧场。阿克加尔,是托云牧场场部的所在地,在柯尔克孜语中的含义是“白色的山崖”。这里属于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牧场经济发展缓慢,2003年被列入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
1954年,刚满18岁的克里木转业后,在托云牧场三连当牧工,从此便开始他的牧羊人生。每天天刚擦亮,克里木便赶着200多只羊徒步出发,往返20多公里,在边境线上与羊为伴。
1993年,克里木光荣退休。第二年,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在中吉边境的吐尔尕特口岸开起饭馆、商店和招待所,凭着诚信经营走上了致富路。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诚信经营,富裕起来的克里木对十里八乡毫无血缘的老乡们解囊相助,可对自己和子孙们却很吝啬。克里木的孩子结婚时,他没有给太多的经济资助。孙子考上大学后,这位阔绰的爷爷也没给孙子送什么大红包,而是告诫他们要靠自己勤奋学习创造人生。
对于父亲的捐款行为,起初孩子们也不完全支持,毕竟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的血汗钱,他们不忍心看着苍老的父亲辛苦奔波。克里木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牧民家庭,有幸得到社会的帮助,现在日子过得挺充实。“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家乡仍然有一些贫困的人过得不怎么好,我希望给他们一些支持。”
1994年,托云牧场三连学校入学率不断提高,教室紧缺。得知情况后,克里木毫不犹豫捐出5000元,支持牧场扩建校舍。1995年1月,托云牧场学校准备盖一座实验室,他捐出5000元。当年6月,又捐款1000元支持学校购买教学设备。
20多年来,克里木为托云牧场和周边地方学校累计捐资达9.1万余元,把93名贫困生送入高中、大学就读,为当地的贫困孩子撑起一片新的蓝天。
每逢雨雪天,他总惦记着大山深处的柯尔克孜族残疾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他都会买上大米、清油、煤炭、方块糖和砖茶,亲自送到他常年帮扶的12个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家里。
克里木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外,还有两个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的孩子,其中一个是河南籍小伙儿曹乃福。2002年,克里木在口岸做生意时,常常看到路边有两个脏兮兮的小孩儿在玩耍,父母却很少看管。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的父亲叫曹乃福,是从河南来新疆打工的,因没有一技之长,只有带着妻儿在口岸上捡破烂糊口。
爱管闲事的克里木实在看不过去,把2000元钱递到他的手里,并向他仔细传授经商经验。与克里木相识后,曹乃福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他摒弃所有恶习,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经商上,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曹乃福买了一辆小车,还在喀什市买了一套房子,2个孩子也都在喀什市上学。
然而,克里木的帮扶不仅仅局限在天山深处。2003年,新疆巴楚县发生强烈地震,克里木出资1.7万元购买5吨大米,并亲自雇车送到地震灾区。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克里木分别捐款1万元。多年来,克里木捐助的资金及物资累计达27万余元,成为牧场周边远近闻名的“慈善达人”。
白云深处天山人家,克里木的扶贫路还在延续,就像流经阿克加尔的恰克马克河水,清澈见底、涓涓流长……(蔡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