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有作为

12.05.2015  17:35

  导读: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2013 年 9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所涉及区域总人口30亿人,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而中亚地区以及新疆、兵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拥有优越的地缘、资源优势,是当今世界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是国家一项顶层设计和大战略,是对国家推行十多年之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和提升。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疆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新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一带一路”特别是核心区建设,将给新疆带来新的升级。新疆将由交通末端变为运输中心,打通东连西出的国际大通道,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内地产业转移,加速新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履行好历史使命。

  在此背景下,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是新时期兵团的重要任务,也是兵团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兵团上下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国大局和国家战略中来思考谋划,坚持实事求是,发挥独特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主动“走出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展现大作为。

   天山网讯(兵团日报记者罗全 潘瑞雄 廖周炎 张荷 田磊摄影报道)4月底,春花吐蕊,芳草萌新,这是播种忙碌的季节,对九师团结农场职工唐明学来说,也是收获的季节。在他家10余座大棚里,彩椒、螺丝椒、青红色的番茄挂满枝杈,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果蔬香味,这批辣椒和番茄成熟后,会被出口到哈萨克斯坦、韩国和美国。

  这些果蔬翻越高山,远渡重洋“走出去”,成为另一个国家居民餐桌上的佳肴,也成为外国人认知兵团的媒介。随着兵团农副产品、农业技术以及建筑工程队伍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兵团在中亚、非洲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兵团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上向西开放的生力军。2014年,兵团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9.8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3.4%,接近于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

  在过去的10余年间,兵团始终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取得很好的成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兵团在新时期继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兵团经济研究所张玉行表示,兵团可借助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兵团对外产业合作路径,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产业、协同发展。

   从“末梢”至“前沿”:成为向西开放的生力军

  今年3月初,乌鲁木齐恒宇科建筑公司项目经理郝建喜来到十师一八六团寻找商机。位于该团的吉木乃口岸商贸中心虽然还未竣工,但已是一铺难求。对于那些在口岸附近的团场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过,团场能够抢抓机遇,还要得益于近年兵团鼓励各师、团场不断解放思想、对外开放。

  曾经有一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到兵团讲学时发出警示:“以兵团的体制,如果不加紧改革,若干年后将很有可能成为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如今,兵团还真得感谢这位经济学家的警示,因为,兵团并没有成为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的“孤岛”和开放的“末梢”。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兵团外贸进出口总额从6.54亿美元增长到76.3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从3亿美元增长到65亿美元。兵团俨然从几十年前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兵团越发注重改革和开放。兵团党委曾提出,越是落后,越是困难多、矛盾多,越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越要有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要树立新疆之外就是外,兵团之外就是外,师团之外就是外的理念。这种开放的理念,让兵团加快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接轨的步伐,不断利用兵团具有的口岸优势以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加快外贸发展。

  2014年,兵团围绕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功举办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大对纺织、番茄酱、果蔬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壮大出口基地,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9.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2%;自产品出口总额2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利用外资2.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4%;对外投资8604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9倍。把握外贸发展成为兵团优化经济结构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截至2013年年底,兵团累计核准外资项目273个,合同外资金额15.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5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制造业、农业、商贸等领域。兵团现有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霍尔果斯、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兵团园区投资兴业。开发区和新建城市外资载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成为兵团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平台。

  兵团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兵团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开放为动力,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搭建“城镇商贸、园区产业、现代物流、招商引资、贸易促进、‘走出去’发展”六大平台,同时将建设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出口、工业品出口、进口资源加工、文化产业出口、国家资源性商品储备和重要商品应急储备六大基地。

  2015年,兵团还将实施“推动西行班列、港铁联运”“加强口岸兵团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等8个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自产品出口总额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利用外资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6%;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

  从“拿来”到“输出”:节水灌溉技术享誉海内外

  2014年8月,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前夕,吉尔吉斯斯坦农业与土壤改良部部长阿依达拉里耶夫·塔拉依别克·阿力姆别科维奇率团到八师、石河子市考察后表示,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很先进,希望能够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机械化方面开展合作。

  节水灌溉技术并非兵团发明,却是兵团的骄傲。该项技术在近10年间不仅成为产业,也改变了兵团农业发展方式,还被输出到中亚和非洲等地区,但走出国门被国际认可之路却充满艰辛。在兵团,提及节水灌溉技术,不得不提兵团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虽占有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但大部分是戈壁荒漠,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分布在天山南北两大盆地周围的兵团师团,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缺水考验。对兵团而言,节水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兵团人将目光投向了世界上沙漠绿洲农业的权威国家以色列,希望引进其节水灌溉技术,缓解兵团农业发展的瓶颈。引进过程不仅一波三折,而且每亩5000元的高投入也让兵团望而却步。

  1997年,试图从生产薄膜向生产滴灌带转产的新疆天业集团请来了以色列的专家。这些专家开口闭口电脑化灌溉系统、可控气候系统……天业人听着羡慕不已,却又不大明白。谈及合作,以色列专家的问话显得有些傲慢,高成本中国人能不能用得起?

  从此,兵团企业家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兵团节水滴灌面积从零扩大到1200余万亩,平均灌溉定额从700立方米下降到400立方米,单产比实施节水滴灌前提高50%以上,并从棉花逐步推广到番茄、小麦、水稻、玉米等30多种农作物。

  靠滴灌设备和产品国产化及产业化优势,天业集团迅速在国内外节水滴灌市场实现了中国节水灌溉技术首次大规模输出国外。迄今为止,兵团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输出到18个国家和地区,试验示范区总面积达5万余亩,主要通过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承办的国际节水培训班走向中亚、非洲等地区。

  2010年至今,兵团利用农业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有关部委对外合作的多个项目。2013年,兵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4个兵团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主要对兵团优良农作物品种、新型高效农机装备、农业节水技术及配套设备进行集中展示和生产示范,这是兵团第一个在国外搭建的农资产品展销与公共服务平台。

  由“近海”向“深海”:勇当国际市场开拓者

  在国际市场,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农产品与节水滴灌技术,兵团建筑工程类企业也是大名鼎鼎,对外工程承揽量逐年增加。有资料显示,2014年,兵团建筑工程企业在周边9个国家完成25项工程。兵团启动援助安哥拉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促进兵团建工集团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哥拉的进一步合作;促成14家央企与兵团6家企业合作,新签一批农业一体化、农机制造、基础设施和路桥建设等备忘录、合同,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接近10亿美元。

  提起兵团建筑工程类企业在国际建筑工程市场的名头,建工师是无论如何都应被提及的。在兵团现有14个师中,“专事”建工行业的建工师已跨入国际承包工程大承包商行列,在2014年度“250家国际承包商”和“250家全球承包商”中,建工师所属的建工集团分别排名130位和97位。如果把建筑业市场比作浩渺的大海,小船只能在“近海”游荡,“深海”远航只能靠舰只。

  “借船出海”是兵团建工人在走出国门初期想到的高招。早在1984年,建工师就进入市场搏击,自主承揽施工任务。2000年,建工师成立兵团建工集团。2003年,兵团建工集团经营规模仅有20余亿元,其经营规模、承揽任务及利润等长达近20年排在新疆建工集团之后,这又如一道沟壑,制约着兵团建工集团承揽任务等各项发展。

  2003年,兵团建工集团依托中国水利对外公司,“造船出海”承建了巴基斯坦马来凯得水电站工程,迈出了挺进海外的第一步。因为没有在国外承揽和建设的经验,第一次走出海外的兵团企业家碰得头破血流,“找米下锅”的生存状态被戏称为“全求人”。直到2008年,北新路桥集团中标承建了巴基斯坦灾后重建EPC项目。该项目是建工师在“走出去”24年后独立中标承揽的第一项工程,也是兵团建筑工程企业由“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努力的重大成果。

  10多年来,建工师在国际市场的打拼中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提出重点深化与央企、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组成“联合舰队”,从参与者逐渐成长为领航人,以独立承包或与国内外承包商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多年“走出去”的实践,建工师现已挺进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的建筑市场,承揽海外任务近200亿元。其中在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国家承建了一系列机场、公路、桥梁等大型工程项目31个,合同总额达73亿元,并带动一定规模的建材物资和劳务出口。2014年,建工师累计完成产值270亿元,较上年增加55.2亿元,增幅达26%;签订合同任务总额达521.29亿元,较上年增加57.26亿元,增幅为12.3%,连续10年跻身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