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必修课让孩子发胖少 体育老师自创教法
新疆日报网讯 三年前,王洪燕赴昌平区大东流中心小学就任校长。三年来,王洪燕把足球文化播撒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她带着体育老师出足球教材,用有限的经费给孩子们修建球场、买足球和队服,挨个说服家长支持孩子踢球。王洪燕告诉记者,她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有健康的人格和体格,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足球书法都是必修课
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大赴任庄,明清时期各地中举的人,便在这个地方等待任命,然后再到各地赴任。大东流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在学校大门口的围墙上,“大赴任,扶大任”六个大字尤为醒目。三年前,王洪燕来到学校就职时,对这里的历史做了一番调查,并决定传承这个地方的历史寓意,“我对每一个老师和孩子说,能来到这里的人都是肩负着祖国重任的人,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高”。
走进学校,墙壁上贴的都是老师和孩子们自己写的书法和画的画儿,而比这些作品更常见的是穿着球服跑来跑去的学生。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子,知识面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些差距,为了让他们都能有一技之长,长大后有更强的自信心,王校长特意设立了三门必修课程——足球、口琴和书法。其中,足球和书法是所有孩子都要参加的,口琴则是三至六年级的孩子学习,“这三项课程,一动一静,另一个是艺术,我觉这是给孩子的一种财富,也是一种本事”。
搞足球因老师们喜欢
在王校长来之前,这所学校就有足球队,不过只是为了参加区里举办的比赛而仓促组建的。比赛结束之后,队伍自然也就解散了。
“来到这里,我就想把体育在学校里认真地搞一搞。”对于为什么选择足球项目,王洪燕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惊讶——是因为学校的老师都非常喜欢足球。“我们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男老师特别多,要说参加足球比赛,我们老师能派出两支队来。所以我就在想,既然老师喜欢足球,那就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尽情发挥,能不能让大家全都喜欢上足球呢?能不能让孩子们也爱上足球呢?”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足球就变成了这个学校的必修课。国家课程相关规定要求,一、二年级每周有四课时体育,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课时。在大东流中心小学,每周的体育课中,有一课时必须要上足球。
在听着一个女校长头头是道地说着自己怎么一股脑地投入到校园足球中时,记者突然好奇了起来,“您是原来就很喜欢足球么?”王校长没有什么遮掩,很直爽地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不是很懂,“我说实话真是不懂足球,但是我一直坚信,外行人不一定能把这事做得不好,越外行人新奇感越强烈,而且也有创新”。
教材系体育老师自创
在大东流中心小学,每个孩子手上有三本教材,教材中从最基本的传球运球、射门的动作指导,到每一个触球部位的介绍,再到一些足球的小常识应有尽有。而这三本教材都是出自于学校体育老师之手。
王校长告诉记者,现在提起编写教材的那段过程,体育老师们还是会“头大”。“一开始没有理论支撑,不知道怎么弄,所以我们请那个教研员跟我们做了好几次,我们还上外边去,专门搞封闭式研究。要学足球,就得了解足球到底有哪些知识,得用专业术语来上专业的课,也等于是强迫大家学习一些术语。”
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教材的文字部分才完全弄好,不过还缺每个动作的示范图。刚好学校招聘到了当时刚毕业的贾老师,让贾老师当了模特把所有图片部分完成,教材才终于可以出版。
京华时报记者在操场碰到一名参与编写教材的体育老师时,随口提起了编写教材的事情,果然像王校长所言,那名老师一脸不愿回忆的表情,“咱都是搞体育的,写点东西真挺费劲的,我们会做、会表达,但落到笔头儿上,牵扯精力太多了。”
孩子练球学校送加餐
孩子们爱踢球,于是就有了“精英班”。在孩子和老师的双向选择之后,有80个孩子会在每天上课前下课后“一天两练”。大东流中心小学的到校时间是早上7点半,所以上午的训练就安排在6点50分到7点半,下午是从3点开始一直到4点半。
开展校园足球,困难之一便是家长。在这里也不例外,起初,家长们是反对的。“搞足球要搭建平台,需要什么?需要队服、足球?咱买。孩子早来家长不支持?咱给孩子提供吃的。家长不愿意孩子比赛,说是会耽误时间?咱把家长请过来,我亲自跟他们说,我就不信说服不了他们。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好的学习足球的环境,也不会影响学习,那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学呢。”
为了保证提早来学校练球孩子的体能,学校每天会在练球结束后给他们提供鸡蛋、牛奶和面包,还有一些水果。每隔一段时间,学校还会把练球的孩子的家长给请到学校来,让他们自己感觉孩子学完了足球以后提高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这样的工作开展了小两年的时间,现在家长都特别支持。
■声音
让孩子学会欣赏足球
王洪燕告诉记者,尽管学校已经在开展校园足球方面有所成绩,但其实她并不太在意比赛的成绩,“我们的理念就是孩子可以不会踢足球,或者可以不爱足球,但是你得会欣赏足球。等到孩子们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熏陶,所以他们也会让自己的儿子、孙子去欣赏足球、不排斥他们学习足球。这样,我们的国民对足球文化的认识就大了,练足球的人渐渐地也就会多了。有些学校不敢开足球课,因为太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怕给孩子摔着了。可是你不让孩子练足球,他摔跤是少了,但自我保护意识也差了。摔个跟头怕什么呢,再爬起来呗”。
出教材、返修球场、给踢球的孩子买球买装备,王洪燕说,虽然经费有限,但这些都是该花的钱。现在,她最希望能够再招一个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但是一直没能招到,“我们现在的体育老师就是踢足球的高手。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只能从其他学科老师中找更喜欢足球的人,来当体育老师。”
■手记
“女足姑娘”文静优雅
来到操场,一帮穿着球服、球袜和球鞋的小女孩在踢球,动作一板一眼很有“专业范”。贾老师告诉记者,这是班里的体育课,并不是“精英班”的训练课。“小姑娘都踢得这么好吗?”记者好奇地问。贾老师答道:“每个班都有好几个踢得好的小姑娘,而且真是好苗子,丝毫不比男生差。”
这时一个梳着长马尾的大眼睛女生跑出来捡球,被记者拦了下来,“你喜欢踢球么?”小女孩点了点头,有点害羞。“你这么漂亮,每天踢球晒得皮肤黑黑的,不会羡慕其他皮肤白白的女生么?”“我觉得黑色的皮肤好看。”小女孩说。
记者发现,在操场上踢球的女生大多数都是长发,当天刚好赶上学校的班级风采展示,刚刚还在操场上疯跑的“女足姑娘”,转眼就换上了公主裙,站到台上开始表演舞蹈。尽管她们还穿着足球袜和球鞋,却一点没有突兀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文静、优雅。
在采访期间,记者随意走进了几个班,发现每个班里肥胖和戴眼镜的孩子几乎只有一两个,“你看到了,我们的孩子很少有胖的和近视的,这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每天中午,王洪燕会坐在学校门口的一块大石头前,等着孩子们过来和自己聊天。记者走的时候,正好有同学跑过去和王校长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让记者突然想起了王洪燕说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晚上都盼着第二天早上去学校,那我就成功了。”一所学校的好与不好,是不是应该看看这所学校孩子们是不是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有一双不戴眼镜清澈的双眸,和一个可以让他们抵挡风雨困苦的健康体魄呢?(京华时报记者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