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破坏新疆草原的罪魁祸首?
近几年,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矿业的开发以及城市的扩张,对草原造成了深层次破坏,使原先水草丰美的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沙堆积。由于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未经依法批准征占用草原进行各类矿业开发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对草原植被、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无异于雪上加霜,这种破坏难以恢复。
牧民偷牧、超载过牧的行为,仍然是草原退化、破坏草原的主要原因。
亚心网讯(记者张丽霞报道)新疆草原辽阔,资源丰富,有可利用草原7.2亿亩,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草原既是新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然而,近年来,破坏草原的违法现象却呈上升势头。
近日,记者从新疆草原监理站了解到,自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实施(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机制”)以来,新疆草原监理站共接待上访案件326起,其中,非法开垦草原案件85起,占上访案件的26.1%。2013年,新疆草原违法案件中,非法开垦草原案件发案数248起,结案数197起;非法征收征用使用草原案件发案数119起,结案数110起。
那么,究竟谁是破坏草原的罪魁祸首?“垦草种粮,是破坏草场的罪恶黑手之一。”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晓敏说,从历代的屯垦资料来看,新疆耕地面积由1949年解放时的1814.5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5912.02万亩,开垦的荒地基本都是天然草原,这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特别是优良草原面积。
“最具毁灭性和颠覆性的破坏,还是来自产业调整。”李晓敏说,近几年,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矿业的开发以及城市的扩张,对草原造成了深层次破坏,使原先水草丰美的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沙堆积。
李晓敏认为,由于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钢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未经依法批准征占用草原进行各类矿业开发的问题日益严重,这对草原植被、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无异于雪上加霜,这种破坏难以恢复。
“好在,过去乱采滥挖草原野生药用植物,造成草原退化的现象,现已得到遏制。”在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清斌看来,眼下,牧民偷牧、超载过牧的行为,仍然是草原退化、破坏草原的主要原因。
他说,尽管草原补奖机制启动后,新疆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四项措施,推行冷季舍饲圈养和草地划区轮牧,草原生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超载过牧、偷牧现象,在短期内仍然屡禁不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原承载力,草原牧草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草原使用权的无序流转,也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新疆草原监理站党支部书记巴合提别克告诉记者,这两年,在坚持以家庭草畜双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新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草原使用权流转,北疆草原因放牧价值高,流转态势良好,而南疆草原放牧条件差,在流转的过程中,农牧民擅自改变草原的用途,部分地区出现了草地变耕地的现象。
巴合提别克说,今后,新疆将推动建立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加大对新疆各类草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竭力遏制草原违法案件高发势头,2014年,新疆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工作,对未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的企业、个人、单位进行清理,杜绝违规征占用草原事件发生,保证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张清斌建议,新疆还应加大草原奖补机制的实施力度,科学核定载畜量,强化草畜平衡管理,积极引导广大禁、休牧户调整畜群结构,加快畜群周转,科学喂养,变四季游牧为冷季舍饲、暖季放牧。
目前,用于规范草原流转行为的《新疆草原流转管理办法》已经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