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论文首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在近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员及其合作作者发表的《中国天山造山拼贴体古生代多重增生与碰撞大地构造》(《Paleozoic multiple 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 tectonics of the Chinese Tianshan orogenic collage》)论文,入选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是历年来新疆首篇入选论文。
该论文于2013年发表在国际地学刊物《Gondwana Research》(影响因子达8.122),其核心学术观点是通过分析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提出了中亚造山带有别于其它经典造山带的增生构造重要特征。研究认为,天山地区由多个造山带组成造山拼合体,北部由准噶尔—巴尔喀什洋向南消亡而产生,形成宽阔的增生杂岩拼贴体;而南部主要由南天山洋向北消亡而产生,形成巨型的南天山增生杂岩。增生造山拼贴方式在走向上较为复杂,西部为直角复式造山,东部主要为平行碰撞造山;塔里木与天山南部岛弧的碰撞发生在二叠纪至中三叠世。与此同时,该造山作用使得若干岛弧发生了山弯构造,准噶尔洋类似于现今地中海地区被保留下来。肖文交及其合作作者提出了在这一增生造山过程中,位于增生杂岩底部、分割南面的塔里木被动陆缘与北面的活动陆缘的隐蔽缝合带概念。他们认为,天山造山拼合体多重增生历史和复杂碰撞方式是中亚造山带复杂漫长演化历史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中亚造山带增生作用终结的过程。
据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隶属于科技部,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每年对各学科领域内的论文发表、引用、国内期刊评价等相关信息做权威发布,2007年首次发布我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论文,相关结果每年受到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期刊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