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之光引领世界前行之路

26.01.2018  01:01

        又是一个声音交汇的“时节”。1月23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小镇举行,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主题,聚焦在地缘战略竞争加剧背景下国际合作的意义。“今年论坛的主题延续了习近平主席去年出席论坛年会时论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之言,将人们的视线转向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两个具有世界级分量的蕞尔之地留下的深深印记——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日内瓦,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分析人类过去100多年历史的启示,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两篇主旨演讲,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反映世界人民心声,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感召力。一年来,被誉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达沃斯论坛,持续释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风向;联合国舞台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次次被写入重要决议之中。令世人同感欣慰的是,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面前,中国理念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

  为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

  2017年新年伊始,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多事之秋,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确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回应施瓦布多次诚邀,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对他坦言:“您多次邀请我来达沃斯,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时间来最合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前,关于世界经济有各种议论,在这个时刻发出中国声音更有意义。”

  1月17日,伴随如潮掌声,习近平主席登上世界经济论坛讲台发表主旨演讲。演讲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加强全球治理能力、早日走出困境的殷切期盼,坚定了各国对全球化前景的信心,施瓦布誉之为“冬日里的阳光”。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对弥漫全球的反全球化迷雾,习近平主席深刻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强调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主动适应全球化,“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才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深度把脉世界经济突出矛盾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精辟阐释,既是高瞻远瞩的思考,又是着眼根本的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一系列精彩论述,成为适应、引导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宣言。

  世界,如同忽然间发现了一座深邃的思想宝藏。

  各国媒体闻声而动。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可以被视为中国扮演全球领导者角色的重要一步。”英国路透社报道的标题是《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充分展现中国领导力》。西班牙《国家报》评论赞叹:“没有人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样,在当前仍深陷金融危机后遗症及社会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还如此捍卫经济全球化。”

  专家学者深受启发。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经济学家何塞·佩德罗萨—加西亚表示:“习近平主席作为首位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向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释放出积极信号。”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说:“如果我们回看过去5年或10年,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向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更近了一步。”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维尔纳·霍耶说:“在缺少领导力的国际背景下,尤其是在欧洲,习近平主席的话令人印象深刻。”

  一天后,1月18日傍晚,世界还在热议达沃斯小镇传出的中国声音之际,日内瓦古朴庄重的万国宫内又掀热潮。一场名为“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级别会议牵动世界目光。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哲学高度释疑解惑,纵论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如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如何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如何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描绘出人类本该身处的美好景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个世界”,壮美蓝图,是人类的希望和出路;亦如一颗“启明星”,穿云破雾,指引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正确方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热情回应:“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

  “我推荐很多人去读习主席在达沃斯和万国宫的两篇演讲。我认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当中国最高领导人站出来并宣示自己的努力方向时,对于世界来说这是朝着我们既定目标前进的一大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的一席话,道出了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对世界的深刻意义。

  “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习近平主席的精妙比喻,恰是一份诚挚初心、一片大国情怀,融入大国的担当和道义的力量。

  聚焦“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2017年始于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回顾2017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时,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意味深长地说。

  “这的确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近日对记者提起当时情景时如是感慨。

  时间是最伟大的检验者,总能滤去不时泛起的沉渣,让真理的光芒愈发闪耀。一年前,那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经济上空聚拢重重阴霾的时刻,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一方同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博弈”的当口,人们从中国智慧中获得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信念力量。

  “这是在一天中发生的一场革命,那一刻,每个人都爱上了这位中国领导人。”  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特意选择了“革命”这样一个充满力道的词语,来描述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演讲所蕴涵的强大力量。

  思想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能征善战的拿破仑留下了一个答案:“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人类历史表明,那些能够把握历史规律、驾驭时代大势,并且对人类共同命运给予切实关怀的思想,是不可战胜的。

  迷思面前,需要的是清醒和定力。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指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告诫“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强调“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站得高,方能望得远。很多人感慨,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堪为“对经济全球化的标准界定”,已成“新的全球共识”。

  挑战面前,更当明确方向和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方案强调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关键点上破题,扭住了牛鼻子。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盛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衷地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人们日益理解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利益格局从输赢分化到休戚与共的变化趋势,契合了世界各国对发展的共同诉求。正如马丁·雅克所评价:“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巴西共产党政治和国际关系书记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认为,与一些国家奉行霸权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光远大、以全人类利益为诉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2017年,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到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各国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等纷纷从多种角度研读、分析习近平主席这两篇演讲的精辟论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等通过的5项决议纳入。有人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

  思想的力量在现实挑战中凸显

  领悟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日内瓦演讲思想精髓的同时,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今世界形势的认识——找到了理论解释的工具,也找到了路径探索的方法。

  一年前,世界经济正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增速处于7年间最低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仍未完成,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之中,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是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也为正确引导已被“妖魔化”的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中国方案。

  世界经济令人惊喜地大面积恢复增长也始自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3.7%,约120个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是2010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同步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增强……全球经济评论人士几乎一致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了强劲的周期性回升。美国《华盛顿邮报》去年底发表的社论,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列为当年全球发生的17件好事之首。

  不过,人们还是清醒地看到,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的三大突出矛盾,依然是当前世界的重大挑战——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数据显示,过去30年全球53%的国家收入差距拉大,尤以发达国家最为严重。西方国家“贫富分化—不满情绪—民粹思潮”恶性循环形成的“戈迪亚斯之结”,迫切需要有人来斩断。否则,与时代发展大势相违拗的声浪泛滥,只会带来更多的治理赤字、更严重的发展失衡。

  人们眼中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画面:地缘政治分歧在加剧,国际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国家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国际合作意愿下降,单边主义盛行……怎么办?要靠正确的思想引领正确的行动。施瓦布指出,世界如今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社会内部的深层分裂而愈加分化,但是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之严重,也使得协调、合作与统一的行动变得更加不可或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应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艾德维作出的评价颇有代表性。

  关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如同正在面对一场“新启蒙”与“旧思维”的对决。从全方位的历史视野观察,“退群”“自闭”绝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真理越辩越明,习近平主席论断的重要现实意义更加为世界所赞赏。世界公认,中国是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中国的领导力,不断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实践所证明。

  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在白雪皑皑的达沃斯小镇,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呼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再次指明行动的重要性。

  思想的力量,行动的能力,让2017年的中国始终处于世界的聚光灯下。“如果现在大家要想想,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未来在哪里,那么就请看一看中国。”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这样评述2017年的“中国时刻”。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岁尾推出的刊物封面不约而同呈现出“中国红”,诸如“中国赢了”的句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新时尚”。有评论指出,这是因为西方真切感受到、认识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诚意,认可了习近平主席领导的中国在全球担任领导角色,并对此充满期待。

  “口言之,身必行之”,这是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知行合一的宝贵品质。

  一年来,从阿尔卑斯山麓出发,中国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不断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在西方陷入焦虑和迷茫的关键历史节点,为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年来,从伯尔尼到赫尔辛基、佛罗里达,从阿斯塔纳到莫斯科、柏林,再到河内、万象,习近平主席为国家间关系指路引航,编织中国的伙伴网络,联结遍布全球“朋友圈”。

  一年来,从阿斯塔纳到汉堡,从厦门到岘港,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鲜明主张,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响彻世界舞台,彰显大国担当、领袖风范:

  ——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指明方向,不断强化地区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主席推动二十国集团成员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顺应历史潮流,勾画金砖合作新愿景,携手各国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继续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面对世界经济和地区形势的深刻转变,习近平主席为共同开辟亚太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擘画蓝图。

  在中国的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世界落地生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更多希望”……来自世界的积极评价越来越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给全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的思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指出。

  一年来,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时刻”令世界瞩目。

  描绘“一带一路”建设新蓝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鼓舞人心。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大大推动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沿线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共十九大确定中国未来30多年发展目标,也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正是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担当,从大会开幕前到闭幕后不到一星期,165个国家454个主要政党发来1340多份贺电(函)。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俄新社报道指出:“如果说以前的大会决定了中国的未来,那么这次大会决定的就是世界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中共十九大后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凝聚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广泛共识。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参与政党之多、规格之高,在世界政党交往史上前所未有。

  在乱云飞渡的世界中,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更显坚定和从容。在呼唤领导力的世界中,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显胸怀和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浓缩着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天下情怀和风范,蕴藏着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密码。

  “大国要有大国的心态,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本区域的,而且是全球范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中国自身,一个大党,一个大国,一个宏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者要放在一起理解。

  “中国很清楚自己作为大国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愿意为世界发展和增强广大人民福祉贡献智慧,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敬佩。”巴拿马主义党总书记巴尔德拉马表示。

  “我们一定可以携起手来建设一个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柬埔寨人民党发言人索耶桑认为。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将与各国一起接过历史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5日 01 版)

原文链接: 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5/c1001-2978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