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昔日盐碱村 今日新疆“华西村”
达西村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碱地白花花,庄稼欠收日子苦。大人肚子饿常唱歌,巴郎子露着光屁股。苦日子啥时到尽头,盼望甜蜜的日子来。”这是昔日达西村的真实写照。而在短短30余年间,达西村从一个贫困村到富裕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民人均收入位于全疆前列。村支书沙吾尔·芒力克说,就因为党的惠农政策好,村民像一家人一样亲。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缺水,缺人才,但从来不缺和谐。”
2009年习近平同志曾到达西村考察,并赞誉是“华西式”的达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张春贤书记视察达西村时指示:“要继续把党的富民政策和村里的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把达西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借钱打条子不是达西人
村民李明说,走进达西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一排排色彩艳丽的民族团结文化墙都被绿树鲜花环绕着。“好多村民家里都有车,以前来回跑一趟弄的全身是土,现在开车去田地里看出苗的棉花,回到家衣服裤子都干干净净的。”李明说道。
“村里人出门办事,少有锁大门的。”村民买买提说,都30多年的邻居了,就像一家人,出去不锁门是常有的事。”就像李明说的,“借钱不打借条,都是自家人,打条子那不是达西人”。
每年民族团结月,达西村都要召开村民结对帮扶大会,结对双方在会上相互戴红花,兑现民族团结奖励金。维吾尔族村民艾合买提·肉孜,十年如一日照顾汉族孤寡老人;马全福与吐尔逊·艾山成了亲戚,每年都帮吐尔逊·艾山耕地;张富贵与邻居热合曼·买买提结成了互帮对子,年年都无偿为热合曼·买买提提供200公斤种子、100公斤薄膜,热合曼·买买提则传授张富贵养殖牛羊经验。
达西村规定,凡在民族团结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户,可按家庭实有人口每月每人领取200元的奖励金。从1991年活动至今,已连续表彰了23年,表彰民族团结模范近3000人次,累计发放奖金达211万余元。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达西村还以本村的人为主体,编印《达西村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在村委会精心制作民族团结笑脸墙,更是增加了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这个达西村特有的“土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达西村民汉结对实现了全覆盖,村民们几乎都掌握了两三项致富技能和维汉两种语言,都说现在沟通情感更方便了,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达西村有个惠民政策规定,每个村民每月有200元补助。“我家有4口人,一年领9600元。我们是边领工资边种田。”村民张文芳领取的补助金,是村里18项惠民政策的其中一项。
说起18项惠民政策,村民赞不绝口。杜孟河的3个孩子上大学,每个人领了1000元奖金。村民买买提·艾沙接着说,“去年,村委会为246名老人每人发了2000元民族团结突出贡献奖,老人干劲更足了”。村民吐尔逊·阿里说,去年他靠林果业和畜牧业,全家收入16.5万元,又领了9580元奖金,今年预计收入突破20万元。
“村民大都在城里买了楼房,村里一套房,城里一套房,农闲在城里,农忙回村里。”村民阿斯木·艾沙年收入超过50万元,在村里与他一样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有60余户,超过百万的有20余户。
如今的达西村,全村350户都住上了砖混或砖木结构的新房,25户住进了别墅,近40%的村民在县城购买了楼房。彩电、冰箱、空调已不再是奢侈品,私家车也开进了达西村寻常老百姓的院落,全村户均一辆小汽车,最高级的价值100万元。(郭玲 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