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镐京遗址考古 首次发现制铜工具

24.12.2015  15:47

青铜器在西周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代表,但制造这些西周青铜器的工具长什么样一直是个考古谜题。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持续性考古工作,我省考古专家在西周镐京遗址首次发现了制造青铜器的工具,这对研究镐京的功能、布局以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处遗址发现9件制铜工具

今年7月至12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花园村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初步统计,在村东40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共出土了80多个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器。

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岳连建说:“引人关注的是,我们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9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制作工具。它们主要包括:一把铜刻刀、一个铜削刀和几件铜锥,这在西周时期的遗物中还是首次发现。尤其是铜刻刀,长18厘米,一端尖锐,另一端两面有刃,同类器具只在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铸铜作坊遗址内出土过。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这些工具与制作陶范有关,这为寻找镐京遗址的铸铜作坊提供了重要线索。

平民墓葬遗骨口含五枚海贝

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座西周中期没有遭受过盗扰的竖穴土圹墓,保存完整,有二层台,里面有葬具一棺,同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遗骨,头向东,仰身直肢葬。

在发掘过程中,专家发现这具遗骨的头骨有朱砂痕迹,口中含海贝5枚,二层台之上有头龛,其中还有8件随葬陶器。

岳连建说:“周代时的葬制有涂朱砂的习惯,朱砂越厚代表墓葬等级越高,这个墓葬的遗骨只在头骨处有朱砂,且随葬品是陶器并非青铜器,说明墓主人不是达官贵人,只是普通的平民。”但考古人员在清理遗骨时发现其口含5枚海贝,而海贝在当时还是货币,因此专家推测这个墓主人虽然不是达官贵人但却是一个家境殷实之人。

这座平民墓的发现虽然不如制铜工具的发现重要,但对准确认识西周平民葬制有一定研究作用。

未来或能找到西周遗址铸铜作坊

西安市斗门街道办一带位于沣河的东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都城——镐京的核心区域。在以往的考古中,先后发现了大型建筑遗址、国人墓葬区、制陶作坊等功能区,而代表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铸铜作坊遗址却一直没有发现。

岳连建说:“制铜工具在镐京考古史上属于首次发现,其中一些青铜工具在其他的铸铜作坊里从未发现过。根据其出土地,我们推测镐京遗址的铸铜作坊可能就在附近区域。

由自然材料到冶炼出新材料是人类智慧的历史飞跃,青铜器的制造自不例外。专家分析,这次发掘进一步指示了铸铜作坊的位置,完善了西周都城之一镐京的功能区划,特别是与青铜器铸造有关的制铜工具、砺石及铜炼渣等的发现,对研究商周都城布局、功能分区和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稿件由记者张佳采写图片由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