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答卷
今年,中国石化西北油田迈进了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第五个十年。8月13日,西北油田主力区块塔河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破1亿吨。多年来,石油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雄心壮志,在大漠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他们瞄准建设西部能源战略基地的目标,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答卷。
敢为天下先闯出新天地
8月23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二厂TK694井,技术人员邹国君和同伴正在查看进行掺稀生产的撬装式全自动掺稀装置。“针对注氮气、注水措施后油井超高压,生产时无法进入系统的问题,我们通过移动信号远程控制,开发了‘智慧通’高压自动化掺稀流程,每天节省成本近4万元。”邹国君说。
向科技要效益,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不断攻克油气勘探开发中碰到的拦路虎,让西北油田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
采油二厂是西北油田稠油开采主战场,700多口油井,90%以上的油井都要掺稀生产。日前,采油二厂累产原油突破5000万吨大关,实现了超深超稠油的稳定工业开采,对推动我国超深超稠油油藏开发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西北油田油气勘探相继获得一系列大突破,在“死亡之海”先后发现塔河油田、顺北油气田两个十亿吨级碳酸盐岩油气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超过1亿吨,天然气超过245亿立方米。
2017年,西北油田在油田企业中率先走出“寒冬期”,经营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勘探成果持续扩大,经营利润同比增加34亿元;盈亏平衡油价同比降低3美元,创历史新低;顺北油气田已建成70万吨产能阵地,塔河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转型迈向智能油田
谁能想象,在这样荒凉偏僻的大漠深处,近年来竟诞生了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破解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世界级难题?
近年来,西北油田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完善了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整套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开发核心技术。2010年、2014年西北油田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以来,西北油田在顺北新区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创新提出了断控成藏理论。
机器轰鸣声中,黑褐色的含油污泥正通过热解析装置分离出原油,干净的泥土随后作为铺路基土,用于平整油田井场道路。8月23日,记者来到西北油田受浸泥土热解析处理项目现场。油田工程服务中心环保管理部安全员关俊拿着一瓶500毫升的原油说:“仅需40分钟,我们就可以从受浸泥土中分离出原油,一年可回收2000吨原油。”
在西北油田,无论是新疆首套热解析设备,还是可独立自动完成变电站所有巡检任务的“慧眼”机器人,以及集任务链自助流转、车辆自助过磅等功能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磅房……无一不体现着智能化的成果。实际上,今天的西北油田,正在全面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成为智能油田建设的标杆。
发展红利惠民生
8月底,西北油田桥古站至库车县的昊泰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投运,第三条管线预计年底完成。届时,桥古区块可进一步释放产能,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天然气被用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桥古集气处理站经过两次扩建,CNG(压缩天然气)总销量已经突破8000万立方米,成为中石化在南疆独有的CNG充装新能源产销基地。
建设新能源产销基地,只是西北油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将企业发展红利惠及当地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众多项目之一。自2003年以来,西北油田累计上缴各类税费148亿元,各类援疆项目投入资金超过6亿元。
坚持“疆油疆炼、疆气疆用”,以资源就地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十二五”至今,西北油田向地方原油供应量达到了3000万吨,以原油供应为基础的当地产业用户达到了10余家;向地方供气近46亿立方米,占销售量的六成以上。“十二五”以来,油田累计引进新疆籍大学毕业生220余人,占同期引进员工总数的72%,直接或间接为当地提供用工岗位2万多个。
“西北油田将分三步走,推进世界一流‘油公司’建设。”西北油田党委书记刘宝增说,“从2018年至2023年,西北油田将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建成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到2035年,实现‘原油产量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100亿立方米’目标,跻身全国大油田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完成中国石化西部资源战略接替,在世界石油行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重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