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孔子衣镜刻画了孔子及多名弟子画像 孔子衣镜上发现澹台灭明像

28.02.2017  13:36

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子羽)来到江西,在今进贤县的栖贤山设坛讲学,将儒家文化带入豫章。2月27日,记者获悉,考古专家在保护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过程中,发现上面还绘有澹台灭明等弟子圣贤的图像。


刘贺“穿衣镜”发现孔子弟子画像

孔子衣镜绘有澹台灭明像

在保护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过程中,一件形如铜镜,画有孔子像的器物引起了专家的关注。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发现了屏风上书写着“衣镜赋”,据此,考古人员认为,这件器物不仅是一面屏风,同时也是一面具有“图史自镜”作用的穿衣镜。

据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介绍,目前这件衣镜已经浸泡在水中封存。该文物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为一体。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长70.3厘米,宽46.5厘米,厚1.3厘米,镜缘厚1.2厘米;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通体素面无纹饰。镜背木质,保存较完整,长96厘米,宽68厘米,中部置镜处厚6厘米,四周镜框处厚11.8厘米。镜背表里均髹红漆。

考古发现,镜背表面绘孔子及其多名弟子的画像,并附记生平事迹。镜背表面左上侧绘孔子像;左下侧绘子羽(澹台灭明)像。

刘贺借鉴圣迹贤语“三省吾身

专家认为,刘贺这衣镜照衣照面,也有照心的用途。做镜者是希望刘贺在照鉴自己衣冠形容的时候能够做到“图史自镜”,于“镜面”中看到自己的衣冠形象,于“镜背”上看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事迹,把圣人的形象、故事当做镜子,与自己进行对照,借鉴着圣迹贤语“三省吾身”,从而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

衣镜还发现史上最早东王公像

考古发现,孔子衣镜上端的镜框上绘有凤凰与西王母、东王公;左侧的镜框上绘仓(苍)龙;右侧绘白虎;下端图案模糊不清,据“衣镜赋”所说,当为玄鹤。这也是目前已发现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资料。

专家称,这件文物将东王公神格和图像的出现时间,由东汉早期可靠地提前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前叶,佐证了“东王公会西王母”等传世神仙传说在汉代便已存在,为研究汉代神仙图像提供了珍贵的新线索。

另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些绘有仙鹤、云气等纹饰的残块。专家称,孔子衣镜的出土,对研究儒学历史发展以及西汉时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