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落实“四个全面”综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
2013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提出八大改革方向,正式拉开新疆全面深化改革大幕。今年2月2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9大方面93项任务,新疆全面深化改革正以破竹之势,在所有行业领域,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向纵深挺进……
全面深改不畏难
3月20日,乌苏市农民林军领到2014年度棉花产量补贴资金21.5万元。尽管他去年种植的棉花卖价不如以往,但因为有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补贴资金,他的总收入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棉花种植与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一直被视作难点。但是去年在全疆推行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因为有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证,所有棉农消除了顾虑。林军只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受益者之一。此番改革,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既有思想观念束缚之阻,也有利益固化藩篱之绊。此外,新疆还有着特殊的区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稳定形势异常严峻。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从一开始就十分坚决和明确。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的那样,“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巨大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破解各种矛盾难题的办法,走出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新疆在改革开放上有着后发优势,只有抓住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新疆改革任务极其艰巨,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开创新疆工作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改革矛头直指天山南北的难点和梗阻。从自治区党委,到各地州(市)、县全部迅速成立深改小组,一一梳理难点,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各自的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坚定不移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去年以来全疆各地的最热词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消调整政府审批事项,强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水权水价改革取得突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平稳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前行,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就业、教育、科技、社保、户籍制度等涉及民生的系列改革有序推进……
剑指利益破藩篱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恰恰就是以前难动的“奶酪”——国资国企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在突破口被攻破之下,其他难点也一一迎刃而解。
张春贤书记多次指出,市场化改革没有例外和特殊,地处边疆、区情复杂决不是新疆不改革或者缓改革的理由,只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在这场深化改革大洪流中,央企、本地国企纷纷以大局为重,自觉和主动参与。仅在去年,自治区国资委直管15家企业的353家子公司60%以上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经营。央企与地方企业、国企与民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央企属地注册、油气资源自主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新疆啃硬骨头涉险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不惧深层次利益调整,力克利益壁垒,成为改革新常态。
进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年伊始,中石油新疆销售公司由原中石油地区分公司改制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新公司由中石油与新疆当地能源企业合资运营。这标志着,中石油涉及下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新疆启动试点。
2015年全区深化改革要点中还进一步明确,要最大限度推进央企属地注册和地方参股,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新增油气区块地方自主开发、合资合作开发。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化国企改革。
审批制度改革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当然是痛苦的博弈。细心的人们发现,去年以来,自治区重大会议上能经常听到“简政放权”四个字。清权、减权、制权,一年多来,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简政放权大刀阔斧,进度超出预期。自治区本级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735项,压减率超过40%,提前实现了压减35%以上的改革目标。
作为自治区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自治区发改委,去年废止了893件规范性文件,先后两批下放和委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43项,占其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类别的42.2%。
今年,对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2014年本)再次进行梳理,拟由原来的44项减少至35项,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以实现阳光审批、政务公开、主动服务,切实解决行政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材料多等问题。
自治区其他部门同样如此,都在职能转变上再发力,力求彻底改变在一些部门中存在的那种“会批不会管”,“对审批很迷恋,对监管很迷茫”的状况。如今,权力“小”了,责任“大”了,都在主动适应“新常态”。
精准把脉有章法
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改革必须有精度,要精准把脉,问题看得准、不踏空;要精当统筹,措施有配套、有协同;要精细操作,落实讲重点、推得动。纵观全疆深化改革,可以说是既顶层设计,又末端治理;既不拖延误事,又不急于求成;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出;既把该管的事管好,又把该放的权放足。
2月2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9大方面93项任务。这9个方面重点改革包括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进核心区建设取得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新社会事业发展,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坚持现代文化引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保持主动进攻态势,全面落实“三个坚决”;全面推进依法治疆,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动组织和制度创新;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深化兵团改革;聚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根据安排,今年自治区将全面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扩大学前“双语”教育覆盖面,鼓励内地企业和教育机构来疆兴办学校等;总结“五把钥匙”,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以点带面的示范单位和经验做法等。
这9个方面重点改革既突出体现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又全面系统地集中了全疆智慧,突出了新疆实际。正如张春贤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深化改革,新疆急不得,更等不得,要增强紧迫感,抓住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形成合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种种迹象显示,新疆的改革正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以推进;正在突出抓一些引领性的改革措施;正在突出向基层、向南疆倾斜,着力破解突出问题;正在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抓重点、抓落实、重效果,立足全国一盘棋。
对准“穴位”惠民生
改革红利惠及人民,发展成果属于人民,社会稳定造福人民——中央对改革的这一设计,在新疆自始至终都得到很好的印证,各族人民由此也获得无数的实实在在好处。
就业,是现今新疆最大的工程。从自治区层面大力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百万人就业工程开始,到各地、各部门如今都在多领域持续给力,制定种种优惠措施,大力促进就业,千千万万个毕业生以及待业、失业人员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稳定发展作着积极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新疆连续实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民生工程,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全覆盖。新疆比全国提前一年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各族城乡居民都被纳入了相应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户籍制度改革,直指几十年来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自去年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疆运行良好,多地市场主体登记量呈“井喷”增长态势,极大地激发起社会投资活力,营造出良好的投资与营商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件件实事,百姓在感受;一桩桩改革,人民在得利。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成为正确处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让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发展,让不同市场主体各尽其能,这样的改革必然赢得最大多数人的理解与呼应。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也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光荣和梦想。
张春贤书记在3月18日主持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对新疆来说,具有更为特殊和重大的意义。因为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巨大能量;新疆情况十分复杂特殊,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准点,走出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道路;新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极其艰巨,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疆的具体实践,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