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民警马岩军:新型工业化的“守护神”
天山网讯(通讯员史东兵 陈春报道)提起准东五彩湾,人们就会联想到煤电煤化工的转化,想到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替代区,如今准东已经是4万多产业工人的聚居区,在这里,每天有上万流动人口,在这里每天有上万辆车流,可以说准东的发展,平安是首位。从警17年,入党11年,从吉木萨尔县公安局五彩湾派出所成立之初,马岩军就来到准东,8年中,他为了准东的平安发展,保驾护航,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临危受命 迎难而上走在前
2006年,根据发展需要,吉木萨尔县设立五彩湾派出所,当时这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几十公里外拉,茫茫戈壁,夏季骄阳似火、酷暑难当,沙尘暴横行;冬季天寒地冻、寒风刺骨,风雪交加。初到五彩湾,派出所只有一间办公用房,办公条件简陋,面对种种困难,马岩军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就这样来到距离县城120多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在五彩湾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每天往返于各大企业之间,由于企业入驻分散,距离远,有的企业相距20多公里,时间太晚,他就和民工一起住在工地。有些企业负责人给他安排住宿,他总是婉言拒绝:“我来企业、工地是服务的,不是享福的,要是享福的话,就不来五彩湾了”。凭着这样的魄力和意志,8年来,他见证着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飞速发展。兑现了维护一方平安,为民服务的誓言。仅2013年,他带领派出所民警处置各类警情1200余起,调解劳资纠纷400余起,为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12000余人,不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外来打工人员,都知道五彩湾有个“马所长”,都深切感受到马岩军同志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热情。
身处逆境 为民服务记心间
五彩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大中型企业50余家,无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自然环境恶劣,治安形势复杂,警力少,公安工作举步维艰。他把依法办案,调处纠纷作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头等大事。主动为企业解决在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2013年4月,五彩湾修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工地发生一起群体性劳资纠纷。90余名工人向承包方讨要工程款。马岩军立即到工地与工人及相关负责人协商,与工人讲法律,讲道理。县委、政府组织劳动、公安、信访、法院、司法、安监等7部门共同开展化解工作,均未达成协议。心急如焚的马岩军主动与工人代表及工程负责人商谈。从早晨10点直至晚8点,最终成功调解了纠纷,为民工讨论工资款31万元。“马所长,你是真正给老百姓办事的所长,你说的话我们听,我们服”。工人把这样的赞誉送给了马岩军。这样的纠纷,马岩军带领民警一年要调解400余起。他把多年的办案经验亲授给民警,通过民警的执法让群众满意。对需要调解的案件,双方当事人也总是吵闹而来,微笑、满意而归。
五彩湾216国道承担着准东煤炭外运、阿勒泰地区货物运输的重担,每天车流量高峰时达到1万多辆,尤其是大车多,为了保证乘客和车辆安全,马岩军每天和交警们一道,上路执勤,核查车辆。马岩军清楚记得,2012年1月份,正值数九寒天,五彩湾的温度已经降到零下30多度,夜里2点多他在216国道上巡逻时,发现有一辆小车滑下路基,出于职业敏感,他迅速停车赶到车旁,将受伤的驾驶员背到自己的车上,并送往诊室检查,在得知驾驶员未受伤后,马岩军才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他,这名已经昏迷的驾驶员就有被冻死的可能。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举不胜举,8年来他救助的驾驶员、乘客有上千人。
不辱使命 大爱无私洒戈壁
家是温馨的港湾,马岩军把五彩湾当成了家,和工人和谐相处,充当着工人的“办事员”,主动到工地了解工人的生活,经常与工人同吃同住。并及时将办理好的居住证送到工地交到工人手中。仅2013年,他带领民警登记外来人员30000余人,为工人送证上门8000余人。马岩军把派出所当成了家,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让每名民警、协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身心愉悦,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2013年6月份,因工作繁忙,马岩军同全所民警吃住在单位。家中妊辰6个月的妻子无暇顾及。直到妻子生产时,他才见到躺在病床的妻,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妻子、孩子他有太多愧疚。然而妻子生产出院后,他又将妻女托付给亲人后匆匆赶回单位。面对同事的劝说,他总是说:“年底了,单位人少事多,妻女有人照顾”。
“我们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警后,马岩军用《人民警察之歌》激励着自己,用“入党誓言”鞭策着自己,他要求其他民警们要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8年来他将一个白手起家的派出所建设成了局里的一流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