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援疆:新丝路上再出发

04.08.2015  15:53

  走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忙碌的施工场面,一座座拔地而起、美轮美奂的建筑,不仅让人们看到新时期新疆的建设速度,也让人们看到这片我国向西开放“试验田”的全新形象——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个横跨两国的自由贸易区。

  说来也神奇,当我们离开小桥流水的江南古城,飞越祖国4500公里的疆土,来到这位于边境上的古丝绸之路商埠重镇时,感觉却特别亲切。有了对口援疆这层关系,苏州与新疆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也让这原本陌生的地方渐次清晰和熟悉。

  2010年初,苏州根据中央新一轮援疆工作部署,对口支援新疆巩留县、阿图什市和合作共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重任在肩,苏州举全社会之力深入开展援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苏州共上缴省援疆资金超17.1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68个,还通过其他渠道积极筹措计划外援助资金457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折价超700万元。

  时光匆匆而逝,经过一批又一批苏州援疆干部的不懈努力,苏州,不仅用“苏州速度”刷新着对口援疆工作的“进度”,更在用新时期的“苏州质量”、“苏州标准”推升着对口援疆工作的“高度”;不仅把苏州的资金、企业、项目、人才引入这片土地,更要把“苏州精神”、“苏州情怀”书写在这片土地上。

  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记者跟随苏州援疆采访团远赴新疆“登门造访”。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我市三个援疆工作组的援疆干部们深入交谈,亲眼看到苏新中心、霍尔果斯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镌刻苏州印记的项目正成为当地的新地标,更深刻地体会到两地在共同追梦的征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从苏州援疆项目的苏新中心工地出来,只见远方金色的阳光一道道倾泻下来,闪耀在洁白的雪山上,而同时,紧挨着的云层却漆黑一团,如同移动幕布,所到之处皆大雨倾盆。那种壮美,那种炫目,在沿海城市是不可能遇见的。就像苏州人习惯了小桥流水,习惯了城市园林,在开货车的哈萨克青年和皮件商贩的脸上,并不能寻到对此景的欣喜若狂。大自然的壮美只是他们的生活背景,他们沉浸在现实纷纭的世事里,他们更加关注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从上海飞抵伊宁,近4500公里的飞行距离,近9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再在218国道上飞奔2小时,一整天的时间跨度,采访团终于来到霍尔果斯特区。以往的一片戈壁,民间形成的边境口岸,如今设立了举世瞩目的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勾画了无限商机的特区景象。

  2007年,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推动下,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在两国边境正式启动。随着2010年5月中央确定设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政策,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展开,这座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的西部边城,日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作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了这整盘棋的“棋眼”。同时,在被誉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典范”的苏州工业园区的带动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开始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树立起“高标准”。

  苏州援疆干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助理华卿玉是采访团在霍尔果斯当地见到的第一个苏州人。我们希望为新疆带来新的理念、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新的生活方式。你们一定要到苏新中心看看!”说着,他指向不远处的一个大型商贸综合体,位于霍尔果斯口岸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苏新中心。

  这栋外观宏大的现代风格建筑是集贸易、办公、企业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站在苏新中心的21层高楼上,对面霍尔果斯口岸地区中哈两国的发展情况尽收眼底,一边是如火如荼开发建设热潮,一边还是寂静待开发的戈壁滩。这个由苏州国资企业投资的项目无论在推进速度上,还是建筑的标准上,都在为其他的项目树立一个标杆。

  2011年5月,由苏州国资项目投资、注册资本3亿元的苏新置业有限公司落户霍尔果斯。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苏新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东部产业转移园”“、东“部产业转移园集宿区”三个大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项目于当年3月立项,短短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立项、设计、土地挂牌、建设招标等程序,于6月20日在霍尔果斯开工建设。

  据华卿玉介绍,苏新置业入驻合作中心不是最早,但其项目推进的速度却是最快的,充分显现出“苏州速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苏新中心”项目的迅速推动下,周边的项目纷纷开始动工,一些犹豫不决的企业也开始投资。目前已有18个项目入驻合作中心,总投资约300亿元。中国新兴集团、加拿大高登仕集团、新疆华邦集团、庆华集团等重量级企业投入巨资打造的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综合写字楼等项目有的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有的已基本建设完成,进入装修阶段。

  走进合作中心配套区“东部产业转移园”,一幢幢带有玻璃幕墙的厂房像是宾馆酒店,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标准厂房。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根据现代园区理念,按照国内一流、欧美标准来建设标准厂房,集宿区”里配套有餐厅、超市、诊所等,企业来了之“后能够立即投入生产。一方面,项目提升了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产业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今后“寸土寸金”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来说,项目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节约了资源。

  在霍尔果斯,苏州援疆干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文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崇尚实干的他,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开发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较上年增长37.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亿元,较上年增长3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较上年增长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较上年增长22.2%。

  “如此高的增长率是来自内陆的城市管理者无法想象的。没有吃苦精神不要来新疆,不想干事也不要来新疆,但是一旦来了,就会发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吴文祥说。

   让成果直接惠及百姓

  “建好学校,孩子读书方便,以后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种地放羊,学汉语才能有前途。”在由张家港市支援的巩留镇,健康路以北、雪岭路以西,这块占地面积115.45亩的土地上,巩留县第二小学异地新建项目拔地而起。正在进行外墙粉刷的工匠卡哈尔·伊明是土生土长的巩留人。2015年秋天,新校舍将投入使用,他的女儿也将在这崭新的课堂里就读小学一年级。他说,2014年初,听说这里要建造一所新学校,附近的居民留下了这句话。

  新疆巩留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部,为伊犁河谷东部中心城市。历史上属汉代西域36国中的乌孙国,曾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巩留”汉语的意思为“巩固长留”,哈萨克语为“九水环绕之地”。听当地人说,新疆是个缺水之地,而巩留恰恰常年多雨,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在全疆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县。确实,乘坐大巴进入巩留县城,空气虽然滚烫但与新疆别处相比多了一份湿润,井然有序的城市面貌,也与我们的港城多了一份神似。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新疆工作要坚持就业第一、教育优先。把教育搞上去,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良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对口支援巩留县,深感责任重大的张家港谋划在先,也就在2014年5月,由其援助建设的6个民生项目在这里集中开工。总投资6000万元的巩留县第二小学异地新建项目名列其中。张家港援疆干部、巩留县委副书记王松石表示,这一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巩留县教育发展布局,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在新校舍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巩留县第二小学副校长李美义。他告诉记者,新校舍主要建筑物有7栋,可以容纳学生2500-3000人,可以彻底解决原校址校园拥挤、校舍短缺等问题。学校基础建设中体现两大“超前意识”,一方面是超前的规划,按照“现代气息、地域特色、苏州元素”进行规划设计,利用苏州建筑设计人才优势,由来自苏州的团队进行设计与完善;另一方面则是“超前思维”,落成这所高规格的校舍,这一教育“大手笔”将引领教育援疆进入3.0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质量”和苏州援疆人的“用心”在校舍的设计细节中体现,也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美义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体验“更完美”的教育感受,设计方特意对不同时间维族和汉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和汉族学生喜欢较长时间待在室内不同,维族学生比较喜欢在室外学习和活动。规划方据此设计了风雨操场以及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10个篮(排)球场,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深入融合一体。

  “我们不光是来造学校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松石说,本轮援疆,张家港市共选派了9名教师、5名医生来巩留支教支医。9名支教老师分别来自张家港的6所学校,来巩留后全部在巩留高级中学任教。一年半以来,全体教师认真抓好教学业务。他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2014年由张家港老师带教的高三年级本二达线率达到81%,高考成绩取得了新的突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在巩留,为了让援疆成果直接惠及百姓,苏州围绕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问题精准发力,把资金和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据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张家港市、昆山市和工业园区援疆工作组,把改善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70%以上的援疆资金直接用于民生项目和工程的建设,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使各族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苏州对口支援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实惠。而受惠的各族群众也开始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新丝路上援疆再出发

  “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援疆更强调软实力、智力、民生支援的作用,目标、要求也更细致和明确。”伊犁州商务局副局长王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观点。他将苏州援疆工作的一系列新做法,解读为反映出“援疆在当下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课题”。

  在他看来,先后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新一轮援疆中的两个重要节点。“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对口援疆力度进一步加大,启动产业、教育、医疗、智力、文化等全方位援疆,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从长远目标来看,还有差距。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则更强调软实力、智力、民生支援的作用,目标、要求也更加细致和明确。

  王勇认为,借助智力援疆在当地培养一批管理、科技人才,非常有必要。“这里所说的智力援疆,绝不仅仅指把苏州的优秀人才留在新疆,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当地培育和塑造一批人才,激发和提高当地人自主创业的激情,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王勇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积累了很多独到的经验,虽然做法不能照搬,但很多观念、意识对新疆的发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事实上,从2013年底至今,苏州对口援疆的三个工作组分别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为新疆打造一支撤不走的人才队伍。仅张家港一个地区,2014年就组织实施了10个班次178名巩留教育、卫生、农牧、基层干部人才赴张家港学习培训。引进张家港教育、医疗、城建、规划、园林等各类人才63人次来巩留开设讲座、交流互动,5000余名干部人才受益。

  在全新疆唯一一个授权式服务中心——霍尔果斯行政服务中心,综合业务一科科长刘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他介绍,该中心是由苏州工业园区援建的“交钥匙”民生工程,由苏州工业园区出资援建,建成后交由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理使用。为了能够让当地更快适应园区的模式和理念,霍尔果斯援疆工作组举办了行政服务中心培训班,35名干部赴苏州进行为期13天的跟岗及考察学习。而刘雨也名列其中。

  “2014年7月,要筹备行政服务中心时,我们去了苏州工业园区培训两周时间。形式都是采用对口培训,是工商局的就到工商的窗口去跟他们共同工作,我是环保局出来的就是跟着环保窗口的学。”对于这段经历,刘雨作为霍尔果斯当地人有着深切的感触,“理念差别太大了。过去我们这儿办事,涉及到的部委办局都要挨个儿跑个遍,审批的流程也很多。一个项目审批差不多要两个月左右。现在一站式全搞定,不光百姓用不着来回跑,连审批时间都缩短到了原来的六分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益者并不只刘雨一个人。多年来,苏州不断加大对受援地干部人才培养的力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干部人才交流,使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可喜变化,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促和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新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