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艾力坎木·赛甫丁与他的小品《我的包》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岳燕云报道)在“去极端化”新疆农民小品大赛上,以说服妇女脱去吉里巴甫服、露出漂亮脸蛋为题材的小品《我的包》,别出心裁,让观众耳目一新。
11月23日近13时,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演播厅里,一个戴着墨绿色小花帽的大叔,手拎一个棕色的手提袋,美滋滋地在他穿着吉里巴甫服的丫头的陪同下到银行存钱,他那个紧握在手里的袋子里没有别的东西,是一万元现金。
舞台上鸦雀无声,台下的观众也屏住呼吸,等待情节的进展。忽然,大叔回头将手里的袋子塞到不远处一个同样穿着吉里巴甫服妇女的手里,拔腿就跑。原来,大叔发现他忘记了带身份证,要回家去拿。
可是,当他再次返回银行,找到他的丫头,却不见他刚刚塞给她的手提袋。
“钱呢?”大叔睁大眼睛急切地问。却见他的丫头茫然地摇头:“不是在你手里吗?你没给我呀。”
大叔急了,他骂骂咧咧地冲出银行。这时,他似乎明白了:女儿穿着吉里巴甫服,面纱几乎将整个脸全部蒙了起来,他看不清女儿的脸,把那个装着一万元钱的袋子交给了一个同样穿吉里巴甫服的陌生人。
就在这时,大叔眼前一亮,看到一个和他装钱的袋子一模一样的手提袋,同样拎在一个穿着吉里巴甫服妇女的手里。他两眼放光,上前便抢。结果这个手提袋里没有他要找的一万元钱。不仅如此,他的鲁莽行为还引起了对方的大声斥责。
这时,穿着吉里巴甫服的三位女性同时站在舞台中央,大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也看不出哪一个是自己的女儿。最后,他们不得不一起去派出所解决问题,演出就此结束。
这个来自乌鲁木齐市的小品,剧本内容在生活中是否有原型,又如何做到另辟蹊径?记者找到了该剧本的编剧、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居民艾力坎木·赛甫丁。
“我是受看过的一个土耳其‘去极端化’的电影所启发的。”艾力坎木说,电影里一个女儿因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后,母亲在大街上寻找女儿,但因满街女性穿的都是吉里巴甫服,这位母亲不得不一个一个揭开她们的面纱辨认,这位母亲着急的神色和惶恐的神情一直留存在他的脑海里。
此次参加“去极端化”新疆农民小品大赛,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留存在大脑中的那一幕。艾力坎木说,小品就是想要告诉观众,穿吉里巴甫服不仅是难看的,更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剧中扮演女儿的演员莎伊丹·莫合旦尔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一位居民,一位时尚的年轻女性,表演结束后她第一时间就要将演出用的吉里巴甫服换掉。“我太不习惯穿这个了,走路也不方便,说话也觉得费劲。”莎伊丹说,尽管如此,只要观众能从小品中明白吉里巴甫服的真正危害,传递出一份正能量就够了。